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师资格小学语文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1#

回复,领取学科习题道

回复,领取寒假作业答案

回复,领取全项目网课

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品味诗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诗人的欣喜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0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03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0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天门山图片,看一看图片中都展现了哪些景物及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明确:壮观开阔。引导语:这就是位于安徽省的天门山,在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乘船路过这里,也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眼睛,乘船驶过长江,看一看他怎么描绘他看到的天门山,体会一下他当时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校正字音,学生齐读诗文。(多媒体辅助播放录音)

2.请两到三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师向学生明确诵读要求。

3.教师介绍诗歌相关背景。(幻灯片显示内容)

明确:天门山是安徽省芜湖市北郊,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4.自由朗读,之后小组讨论,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每句诗歌表现的内容,理解诗歌大意。

(明确:第一联:天门山水雄奇险峻的气势;第二联:长江浑阔茫远的水势。)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研习第一句:

(1)提问: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主要写的“山”还是“江”?为什么?

(明确:写的是“江”,诗句是写天门山被长江冲破开来,主要想突出的是“江”。)

(2)提问:突出了江水什么特点?

(明确:迅猛,湍急,汹涌。)

2.研习第二句:

(1)提问: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主要写的“山”还是“江”?

(明确:写的是“山”,诗句是写湍急的水因为山的险峻也至此回旋,主要想突出的是“山”。)

(2)提问:突出了山峰什么特点?

(明确:险峻,雄奇。)

(3)提问:这样把“山”与“江”对比着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相互映衬,更能突出山的险峻,江的湍急,景色更为雄奇壮丽。)

3.研习第三、四句:

(1)提问:后边两句作者写到了什么景物呢?

(明确:青山,孤帆,太阳。)

(2)提问:作者写“两岸青山相对出”,山是不会动的,为什么会“相对出”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青山不会动,是作者乘的船在动,看到青山渐次出现在眼前,像是一个个出来欢迎作者这样的客人;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3)提问:作者写“孤帆一片日边来”太阳照在水面上是什么样的场景?

(明确:太阳将江水映照得彤红,作者乘船行驶在这样的江面上,壮阔美丽。)

4.体会情感,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想像一下如果是自己身在这样的场景下会有什么样的体会。

(明确: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欣喜、热爱、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读完此诗,请课下收集整理你最喜欢的李白的诗句,小组讨论,彼此交流。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作业:朗读并尝试背诵这首诗歌,并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想象把诗歌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05

板书设计

06

教学反思

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作参考,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同时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表达,让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以及让学生去讨论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答辩

01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意境,语言流丽。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杜甫评价其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神。”,他也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02

请你谈谈对于《望天门山》这首诗的理解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赴江东途中,舟行至天门山时看到的天门山的壮阔情景。前两句铺陈直叙,直接描写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雄奇壮观。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历来广为传诵。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03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导入的?

为什么这样设置导入?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首先通过PPT展示天门山图片。然后进行引导: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看一看图片中都展现了哪些景物啊?那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特点呢?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壮观开阔的特点。紧接着介绍这是位于安徽省的天门山,在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乘船路过这里,也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乘船驶过长江,看一看他怎么描绘他看到的天门山,体会一下他当时的情感。

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并且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能够更快地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状态。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04

请说一说诗歌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常用方式有: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学生齐读等。

(2)通读感悟法

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抓住作品重点词句进行感悟体会,接下来交流感受和领悟诗歌的主题思想、作品的深刻哲理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诵读,运用听和读的手段,在深入体会中产生共鸣。

(4)谈话法

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5)讨论法

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05

结合语文学科谈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人文性即真情实感,只有真情实感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干巴巴的知识灌输,而是在传授知识时的情感体验。作为老师首先要保持自己的情感的带入,尊重文本的表达,进而能展示给学生的是课本内在的情感表达以及自己被打动的点。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问题的引导,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教师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去理解一些苦涩的、理论性比较强的道理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教师通过自我感情的带入,配合适当的互动,在“情”这个层面上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道理,是容易的。

比如在学到本诗《望天门山》时,我们会被作者描绘的壮阔场景打动,体会到他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深刻的触动,引起共鸣,激发表达的欲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应以人格的魅力去打动学生,时刻在情感上感化学生,使语文教学成为一门有广度、有温度的学科。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教资笔试冲刺课

教资笔试考前冲刺课来啦直播无限回放+面授冲刺3人团报还有大额优惠距离考试只有37天啦!

教资百题大战

教资笔试你想要的练习题中公都给你幼儿4套/小学4套/中学6套春节福利,仅需0.23元还赠送科一写作直播课程,扫码立购!

教资难点精讲

综合素质历年试题难点精讲

2月26日晚19:00扫码预约啦

在不准备就来不及啦!

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加小助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