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身豪门的哈佛女博士,坐拥百亿身家,却说 [复制链接]

1#

杨元宁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是王家长女、台塑集团副总裁王瑞华,父亲是长庚生技董事长杨定一,家世显赫且坐拥百亿身家,她却从不提及,没一丝富家千金的娇气。

她在6岁就出版了7本书,获得过全球生命文学创作奖。

7岁成为“纽约时尚周”走秀的模特。

8岁进入哈佛大学,修习生物学与东方哲学双学位,并在二年级修完哲学系的应修学分,当时还被《华人之光》栏目特别报道。

杨元宁不但读书优异,还取得了美国最高资历瑜珈教练证,同时还是纽约和南加州的特约画家......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除了过人的天赋,更重要的是杨定一对孩子们的特殊训练──诵读古典文献。

身为科学家与医师的杨定一,在研究儿童脑波时发现,朗诵古文时,儿童脑波的状态与静坐时一样,脑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不仅代表着深层的冥想,更是让大脑发挥创意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要选择古代圣哲的著作?他认为这等于让孩子们直接与人类的最高智慧对话,他更要求带领朗诵的大人不要解释字义,他相信孩子们有足够的智慧了解,而这些经文也不至于因为大人的解释而扭曲原意。

从6岁起,杨定一就带着她与两个弟弟读经书,从孔子、老子到佛家思想。杨元宁笑着说:“小时候这样读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时候会跑出来产生新的意义。”

9岁时,她与父亲参加5日禅修,在第5天打坐要结束时,杨元宁忍不住嚎啕大哭,杨定一紧张地以为5日禅坐让孩子身体不适,没想到杨元宁却哭着说:“原来人生是一场空。”

6岁那年,杨元宁出版了7本书,《大地医生》、《不再恐惧》、《活在沉静中:赞颂大地》、《整体疗法》、《记得快乐》、《大笑老人》、《业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中的小男孩吉多透过与爷爷的对话,体会了生命的意义。书中处处充满佛家哲思,她坦言书中写的道理,都是给大人看的,而智慧爷爷则是父亲杨定一的化身。

她甚至谈到连成年人都讲不清的“业力”,在《业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写到:

“人生的一切都是将石头丢在水中,激起阵阵涟漪,引发善恶因果。”

“我们的灵*或是精神,不论我们叫它什么,也是一样的。即使抛去了这个肉体,我们的灵*还是永存。真相是,我们原本就是美丽的灵*。暂居在这皮骨袋里。内在无限的光明,永远不灭地闪耀着。”

出身豪门,对杨元宁最大的意义,不是挥霍金钱,而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好的“家风”──尽力、勤俭、助人。

尽力

从小,家族里的长辈就身体力行:“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一旦设定目标,都要尽全力。”

有人问杨元宁:“你人生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她认真地想了想,回答:“没有,我一定尽力完成。”

她承认自己有完美倾向,常常连杨定一都拜托她放轻松。申请大学时,她比别人早两个月寄出所有的申请表格,老师建议她不要超过6所大学,她却一口气申请了2所,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费尽心思,强烈表达了她要入学的渴望。

最后她被哈佛大学以提前申请的方式准许入学,在哈佛所有的入学方式中,这是最困难的。

勤俭

勤俭,自然是这个家族最为人所知的门风。王永庆先生总是一条毛巾用到破。杨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规矩,他不准孩子们有剩菜,他说:“吃饱,不是理所当然,非洲有几百万人都在挨饿。”

杨元宁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爱奢华,她很少买衣服,特别是念书时期,宁愿把时间拿来看书,也不花钱血拼。即使买衣服也总是挑选平价实用得体的,一件衣服穿个4、5年很正常。

助人

助人,则是杨定一教育杨元宁最重要的观念。杨定一在巴西见过太多穷人,知道他们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所以他从小告诫杨元宁:“你很幸运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更应该多帮助人。”

杨元宁的心比父亲期望的还要柔软。从小只要有同学生病请假,杨元宁除了打电话关心,还会帮同学准备好缺漏的功课。曾经有个犹太妈妈握着杨定一的手说:“杨元宁真是个小天使。”

从宾格利高中(ThePingrySchool)毕业时,杨元宁除了在学业上获得无数奖项,最让她骄傲的是“罗斯奈尔奖”(RussNeilAward),该奖项由全校位同年级学生选出得奖者。

另外,最高荣誉的“劳丹帝奖”(MagistriLaudandiAward),得奖评语则是:“其他奖项或可表扬‘最可能缔造成就者’,但该生因‘最能帮助众人缔造成就’而获颁此奖”。

进入哈佛后,杨元宁几乎投注所有心力于智识的追求,夜夜苦读,两三天就读完一百多页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或者生物学理论。读书累了,她就去湖边跑步。

她永远提前把老师交付的功课做完,两年来科科得A。杨定一劝她放轻松,甚至开玩笑说:“只要你有一科得B,我就请你吃饭!”直到大学二年级结束,杨元宁都没吃到爸爸这顿“拜托不要拼命”的晚餐。

但别以为杨元宁是个无趣的书呆子。7岁时,她在朋友怂恿下参加试镜,成为平面模特。于是从纽泽西开车进纽约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面试,直接面对被挑选的残酷,以及被选上后严苛的工作。

第一次当模特,她是现场最小的菜鸟,做造型要忍受发型师拉扯头发,拍照一站就是2个小时。

她后来还为美国《Vogue》杂志拍照,在“纽约时装周”走秀。上了哈佛大学后甚至担任起模特指导,新手走秀难免会胆怯,她上台前说:“请一定要相信,你是美丽的!”

不过她这个模特也很特别,拍照现场当大家都在闲聊时,她却戴上耳机,抱着书本苦读。尤其接近大学申请前,有无数的预修科要考(AdvancedPlacement,简称AP),她一边走秀一边读书,还得了全A。

杨元宁做模特,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体验苦与乐。别以为模特光鲜亮丽,每一次面试都要残酷地被挑选、到了现场要勇敢地展现自己,更别提在冬天穿薄纱拍照的种种艰辛。

杨元宁笑着说:“我爸爸觉得吃点苦很好,所以很支持。”

她若不是天才,怎会如此优秀?

杨定一却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够放下。”

杨定一从不限制孩子们的选择,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自我”。

他说:“如果把自我成就当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到后来一定会失望。”

杨定一常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愿”。

他在杨元宁年幼时便种下“助人的愿”。现已长成一棵不断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树,只求浓荫庇人。

杨元宁在学校曾经为了帮助中国兔唇的孩子筹措经费,举办时尚走秀活动募款,参加不同的非营利性组织,为贫苦的人寻找希望。

杨定一在危地马拉推动的“住屋计划”时,杨元宁是他重要的帮手。那是一个为了当地贫民所启动地“希望之村”与“光之城市”的计划。

“希望之村”建造环保而美丽的房屋,目的是让中低收入户的贫民能够有屋可住;“光之城市”则是造镇计划,包含户住宅、商用建筑、学校、医院等。

于是,杨元宁在繁重的课业外,打了几十通国际电话跟不同单位要来详细数据,消化后写成易懂的简介,在危地马拉总统面前简报自己的梦想与实践方法。

在新书《哈佛心体验》写到:“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我能为世界各地无数的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志工企业家之后,我希望能帮助世上每一个人获得平静、和谐、均衡的生活。我希望在某一天,即使是孤儿与弃儿也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并体验世界的美好。”

“为别人付出,回报是什么?”

她笑着说:“看到被帮助的人开心,就是最棒的。”

对杨元宁来说,哈佛大学,只是人生的起点:“我真想赶快毕业,赶快去帮助人。”

电影《蜘蛛人》里,影响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话,是养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说:“Remember,withgreatpower,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