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开始品尝咖啡的朋友经常会说“我什么都没有喝出来,为什么你们都说喝到了柑橘的味道,而我没有呢?”我们总是擅长找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但缺少具体的文字来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经历。其实咖啡的风味是味觉和嗅觉的综合体验。这跟每个人的风味记忆有关,是后天形成的辨别能力。品尝咖啡,就很像一种有意思的训练,做生动的感官开发。
虽然品尝咖啡不需要如品鉴一般的严格规则,但是若能了解其中一些基本知识将会大大提升品尝的乐趣,除了发现咖啡的不同之处,也便于找到自己喜欢的风味。
以对待料理的态度对待咖啡
《咖啡品鉴》的作者说:当然,人们可以止步于普通的咖啡,一种快速的提神饮料,仅仅是为了用咖啡因让自己充电,咖啡最具魅力的一面就是如果你想了解它,就必须一次,一次,再一次的仔细品尝它,如果你的好奇心刺激着你去发现,去探索各种不可思议的咖啡品种,真希望我们一起。
所以在我们刚开始接触精品咖啡的时候,可以系统的多喝几个产区,多试几种不同的处理法饮用时,试着描述你所闻到的气味、喝到的滋味。可回想下,在吃过的食物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风味。
比如我们选取亚洲、美洲、非洲最具风味代表性的三个产区的豆子,尝试感受下不同地方的种植环境为豆子创造出其独特的个性。就像喝茶一样有产地上的区别,比如西湖的龙井,*山的毛峰,武夷山的岩茶等。
三大洲最具风味代表性的三大咖啡产区是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我们以相同方法手冲后品尝发现:
●来自亚洲印尼的咖啡,醇厚度高,伴随鲜明木质风味
●非洲埃塞咖啡,轻盈口感,带着柑橘类水果微酸的特质
●美洲哥伦比亚咖啡,独特的坚果可可风味
所以我们可以对它们有一个初印象是:
非洲的豆子风味普遍活泼圆润
美洲的豆子风味相对平衡,中规中矩
亚洲的豆子醇厚度通常更高
咖啡也能给我们触觉上的印象,就像手能感受不同的衣服材质的顺滑或是粗糙,舌头是人体对触觉最为敏感的部位,它也能传递咖啡的质地。
品尝不同产区的咖啡时候,除了品尝不同的风味表现,重点还是感受来自不同产区的咖啡入口后,在口腔、舌头和喉咙中的触感,或者说是口感如何,是像奶油般的顺滑,还是像水果茶一样轻盈,或者像和成熟果实的果汁。
在谈到咖啡口感的时候,我们会去感受它覆盖舌头时的静止状态,用醇厚度body这个词来形容重量,同时,还会感受咖啡液流过舌头是动态的触感是否圆润,干涉的咖啡是不受欢迎的。
继续品尝这杯咖啡:
亚洲印度尼西亚曼特宁:奶油质感
非洲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水果茶般的轻盈
美洲哥伦比亚:红糖水般的质地
进阶掌握快速把国家名转换成风味特色的技能
对产区的认知还能帮助你在买咖啡喝的时候,面对一份满是第三世界国家名字的菜单,能快速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豆子,而不一定是大家都点的肯尼亚,曼特宁,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口味,这个选择就取决于你对它们的认识。
“地域风味”是精品咖啡的灵*所在。咖啡豆本身树种基因会有优劣之分,与种植环境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种植环境即光照,气温,土壤,水分,海拔等因素。
世界咖啡生产国有60多个,其中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一咖啡栽培区称为“咖啡带”或“咖啡区”。目前世界上有六大顶级咖啡产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牙买加。每一个产地产出的咖啡,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埃塞俄比亚:这里土壤属于火山岩,每年有两个雨季,是阿拉比卡咖啡的诞生地,出产的耶加雪啡特别受欢迎,香气浓郁独特,带有桃子或杏仁味。另外还有西达摩、利母等,以水洗式精致咖啡闻名。
■肯尼亚:位于高海拔地区,日照充足,云层又可以遮阴,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肯尼亚咖啡口感多层次化,并含有果汁的酸度,完美的柚子和葡萄酒风味,醇度适中,是许多咖啡业内人士最喜爱的单品;
■哥伦比亚:这里地貌丰富多样,各地降水总体丰沛,咖啡以浓稠的口感和甜味为特征,是世界第二大阿拉比卡咖啡生产国,不产罗布斯塔。
■危地马拉:全年气候温和,坐拥热带雨林、火山地质、高原纵谷和多变的微型气候。咖啡呈现温和并醇厚的整体质感,有优雅的香气,并带有类似果酸愉悦的酸度,俨然成为咖啡中的贵族,其中安提瓜产区的咖啡深获全球咖啡饕餮者推荐;
■哥斯达黎加:这里享受着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当地的土壤多为火山灰质。咖啡风味四平八稳,喝起来温和柔顺;酸香、甜香和巧克力苦香,极为平衡,是极品咖啡中的经典风味;
■牙买加:这里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这样的气候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价格第二高的咖啡。此种咖啡拥有所有好咖啡的特点,不仅口味浓郁香醇,而且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
文章转载自凡仕咖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