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6.html当地时间11月21日,哥伦比亚多个城市举行罢工游行,最终演变成骚乱。在首都波哥大,示威者袭击了国会大厦和市*厅等多个公共建筑,成千上万名示威者聚集在玻利瓦尔广场,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报道称,民众游行的原因包括不满*府的劳工改革提案,如下调年轻人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消除养老金中的公共承担部分。有评论称,这是哥伦比亚近年来最大规模抗议活动之一。哥伦比亚总统杜克决定从当地时间24日开始,举行全国对话,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共谋国家发展。哥伦比亚多地举行罢工游行图自国际在线
近几个月来,因经济停滞、腐败、社会不平等和其他问题引发民众不满,秘鲁、厄瓜多尔、智利和玻利维亚等拉丁美洲国家相继爆发抗议活动。路透社称,其中,智利正遭遇自年来最大危机,民众对交通费上涨的反感“滚雪球”般演变为对社会不平等的愤怒;玻利维亚同样不容乐观,自前总统莫拉莱斯辞职以来,*治极化不断加剧,致命冲突持续多日……
对拥有6.5亿人口的拉美而言,年的这个季节颇不平静。
拉美为何承压引发南美多国国内冲突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既有*府实施财*紧缩计划引发的抗议活动,如智利和厄瓜多尔;也有选举结果引发的*治危机,如玻利维亚;还有府院之争导致的宪法危机,如秘鲁。不过,这些国家及其他拉美国家在近期出现的抗议活动虽有着不同的诱因,却也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因素——经济增长的困境。在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之后,拉美经济发展陷入长时间的停滞状态。10月24日,在玻利维亚拉瓜迪亚,前总统梅萨的支持者参加抗议活动。新华社/法新联合国拉美经委会预测,该地区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0.1%,年增长率为1.4%。这就意味着,拉美将连续7年(~年)处于低增长状态。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拉美年经济增长率在全球主要地区中垫底。另一个共同的背景因素,是拉美国家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挑战。相较于以往,拉美在21世纪初经历的经济繁荣使中间阶层的规模急速扩张,从年的1.03亿人增至年的1.52亿人,相当于地区总人口的30%。有分析人员认为,拉美各国的中间阶层成员有较强烈的*治参与意识,对腐败丑闻容忍度低,有可能被组织起来向*府施压。一些拉美国家的总统陷入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实行经济*策调整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公共舆论不支持市场化的改革议程和削减财*支出的做法。拉美中下层民众在年至年经济繁荣时期形成美好的生活预期,却因为当前的经济下行和*策不确定性而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腐败丑闻和恶劣的公共治安状况加剧了受挫感。在这种背景下,微小的经济*策调整或价格上涨(如厄瓜多尔和智利的情况)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拉美在此前已出现过一轮抗议浪潮。年6月,巴西爆发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民众强烈抗议*府调高公共交通票价的做法;同月,智利民众在圣地亚哥发起大规模游行,要求*府放弃教育私有化*策;8月,哥伦比亚出现全国范围的抗议和罢工活动,反对*府的农业和贸易*策。当前的抗议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轮抗议浪潮的延伸,但有更高的烈度和更大的动能。10月26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抗议者参加抗议活动选举周期里的变局目前,拉美正处于一个重要的选举周期。从年11月至年11月,该地区14个国家举行大选或总统选举,其中包括在年举行选举的智利和洪都拉斯,在年举行选举的哥斯达黎加、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巴西,在年举行选举的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萨尔瓦多、巴拿马和危地马拉。年成为这个选举周期的“超级选举年”。在拉美,总统6年任期国家(如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与总统4年任期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的选举周期大规模重合曾在年出现。当时,时任巴西总统卢拉、时任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和时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均轻松获胜,执*的国家行动*也赢得墨西哥总统选举;年,巴西右翼**社会自由*候选人博索纳罗当选总统,墨西哥左派候选人奥夫拉多尔在第三次参加总统选举之际终于获胜,他们的当选都被视为对本国现行*治格局的冲击。在年,在萨尔瓦多总统选举中,布克莱的获胜打破马蒂阵线和民族主义共和联盟长期轮流执*的选举格局;在危地马拉,5个不同的**自年以来相继执*,贾马特的当选意味着该国迎来一个全新的执**;在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先是在初选中败选,继而又在10月27日的正式投票中告负;玻利维亚则以剧烈方式实现总统人选的更迭。在这个选举周期,拉美再次出现导致选民投下“愤怒票”的整体环境,一连串挑战传统**、主流**的选举结果业已出现。经济复苏乏力、*策调整带来冲击、减贫工作停滞不前和腐败丑闻迭爆等都在加剧选民的不满情绪。近年来,拉美各国持续追查和打击腐败行径,腐败丑闻在最近一段时期集中爆发,部分来自主流**的重要*治人物被牵扯其中。年,危地马拉总统佩雷斯因遭受弹劾而被迫下台;年,巴西总统特梅尔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被刑事起诉的在职总统;乌拉圭副总统森迪克因涉嫌腐败在年辞职;两任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因其家人的违法行为而沾染腐败丑闻。民调机构“美洲晴雨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30%的拉美民众表示信任国会、*府、司法机构和选举机构,对**的信任度已经降至年以来的最低值(13%)。在这种情况下,选民把更多的选票投给非传统*治人物,“反对在任者”成为多数拉美国家总统选举的共同特点。执**虽然在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拉圭、洪都拉斯和委内瑞拉实现连续执*,但都是在极为激烈的竞争中艰难获胜。年选举结果表明,智利**体系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该国**体系被视为拉美制度化水平最高的**体系之一。自恢复民主体制以来,智利总统选举一直是左右两大**联盟之间的较量,独立候选人和第三*候选人往往只能重在参与。在当年的智利总统选举中,“完全的局外人”比阿特丽斯·桑切斯以20%的得票率在首轮投票中位居第三。桑切斯所在的“广泛阵线”的崛起意味着智利出现传统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治势力。10月19日,在智利圣地亚哥,*方在街头警戒重大改革将至?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拉美经历了自身历史上范围最广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主化浪潮。不过,这一轮民主化进程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一些拉美国家的民主转型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治精英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一种“通过交易达成的转型”,这就使一些拉美国家的现行体制具有相当程度的“先天不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拉美出现一波左翼**执*的大潮,有力地推动了弱势群体和边缘化群体的*治参与,对解决*治、经济不平等问题形成积极影响。但是,拉美国家的现行体制不能充分满足大众对于增强社会凝聚、获得更好公共服务和享有更多发展机遇的需求,还不足以带来治理模式的转型或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层转变。智利之所以在这一波抗议浪潮中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