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新闻里说,欧洲好几个旅游大国都开始怼游客了。在威尼斯、巴塞罗那这样的城市,每年的游客数量都超出当地人口很多倍,本地土著们不堪其扰,认为生活质量遭到了很大影响,而且让本地的房租上涨,环境污染也严重了很多。
为什么游人如此热衷欧洲?大概因为欧洲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密集的明星建筑、最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最不需要想象力的附加体验,简直就是一座现成的巨型主题公园。圣家堂、圣马可广场、卢浮宫都是经典节目,让旅途宏大又安全,就像行走在精准的程序里,即便体验不是太惊喜——毕竟出发前已经知道得七七八八了,但感受一定不失崇高而且有保障——毕竟历史文化不会凭空消失,洪荒巨制也不会顷刻坍塌。一切都像十四行诗一般结构精巧,音韵和谐。我们早就熟悉了这样的浪漫主义欧洲。
但欧陆远非铁板一块。在我俩去过的欧洲国家里,总有那么几座城市,它们远离主题公园,偏居小国边陲,是不讨喜的异类。它们不是旅游热点,干巴巴、冷冰冰,打扮过时,泥古不化,绝不为悦己者容,是非暴力不合作的讨厌*,它们来自另一个世界,很少有人愿意停留张望,却总有一些奇怪的风景,只要过目便难忘。
黑山·采蒂涅(Cetinje)
从斯卡达湖(SkadarLake)边的小镇Virpazar,我们跳上了一趟破旧的老火车,慢吞吞地开向首都波德戈里察,而后再转汽车,这样才能抵达采蒂涅。在湖边的那几天里,春光明媚,我们住进山脚下的农家乐,饱餐了本地的烟熏鲤鱼和自酿白葡萄酒,山花烂漫,满眼尽是抽枝新绿。骑车进山寻访13世纪就已经存在的古村落,一路上都在感叹南欧春日的温煦可人,庆幸自己逃离了满天杨絮的北京。
从斯卡达湖开往波德戈里察的火车
从车窗里看波德戈里察,还从未见过如此萧索的首都
从我们在斯卡达湖骑行的时候,春光潋滟,还有两个野导游。
从骑行路上远眺斯卡达湖和远方积雪盖顶的山脉。黑山不负它的名字,到处都是山山山
火车转汽车,大概花了两个小时,我们就从暮春掉进了深秋。
开往采蒂涅的大巴即将驶入云海
时值四月,相距不远的科托尔湾已经花开遍地,采蒂涅的乔木还没发芽。是因为海拔高么?除了多米高差的影响之外,我也相信,是稀少的人烟让这里春寒料峭。在淅沥小雨里,我们俩背着大包,冻得哆哆嗦嗦。身穿呢子大衣,矮小又端庄的房东老太太一眼认出了我们,这座城市本就没有多少游客。
房东老太太家厨房能看到花园草坪的窗台,是全屋景色最好的地方。
用英语交流半晌未果,老太太招呼我们在复古的客厅坐下,拿出一个精致的玻璃瓶,并不多问,给我们倒了两杯白兰地驱寒。这样的迎客方式把我们带回了十八世纪的欧洲小说。
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历史和人口构成非常复杂,的确难以判断本地居民的身份。简单来说,采蒂涅曾在19世纪末,做过黑山王国40年的首都,而且是唯一的皇城。年黑山独立后,本国最大的城市波德戈里察(以前被称作“铁托格勒”)成为黑山的新首都。步入暮年的采蒂涅,延续着世界上许多旧都的命运,作为文化中心、博物馆和档案馆存在。
历史博物馆
唯一的一位国王——尼古拉一世的宫殿就在城区,更像个小乡绅的大宅子。这座有着坎坷过往的城市十分珍视自己的历史,努力全方位还原国王的饮食起居。夹在林立的豪强之间,小国总得有些过人的本领才能间于齐楚。塞尔维亚的小斯特凡靠的是卧薪尝胆的柔软身段(忘记了我们在说谁?戳这里:公里,7座修道院,我们与塞尔维亚中世纪湿壁画单独呆了3天),尼古拉一世靠的是如花似玉的闺女们——他的五个女儿悉数嫁给各国王孙公爵,在那个时代,他是如假包换的欧洲岳父。
尼古拉一世——黑山唯一的国王
国王的公主之一
公主的琴房
这些官修历史是属于旅行指南的宏大叙事,本地人也引以为豪,在历史博物馆里,本地馆员对我们骄傲地宣称,采蒂涅从未被异族攻陷过。而在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里,这座山城曾经三次失陷于土耳其人之手。
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敌人的死亡面具,这位是在年克鲁西战役中被杀死的奥斯曼帕夏
除了历史博物馆和国王宫殿,这座国王建的宫廷教堂也算是景点之一
抛去历史言说的争议,单看这个空旷又萧索的城市文本,它就像经典欧洲的B面。对我来说,最符合想象的欧洲也许是塔林的样子,教堂、宫殿、木屋和广场错落有致,海鸥在空中盘旋,整座城市如同巧克力蛋糕一样精美可人,在你爬上高大塔楼的一瞬间,就像童话中的老国王一样君临天下。但采蒂涅似乎反了过来,童话只能凭想象,现实残破、困顿、坚硬,从街道两旁的断壁残垣碎玻璃中不断透出丝丝寒意。
都是东欧小国,看看北方爱沙尼亚的塔林什么样
再看看南方的采蒂涅
但是采蒂涅能破到步步皆景,也是不易
上世纪初的老宅
黑山国小人稀,全国只有62万人,采蒂涅而今只剩1万6千人,可能还不及中国一所大学,远远填不满曾经作为首都的规模。人烟的退却,让自然开始重新收复失地。如果主街是城市的面孔,马路旁高墙上厚厚的苔藓、老屋上斑驳的裂缝就是脸庞上纵横深刻的皱纹。有不少老宅因为年久失修,房顶已经坍塌,门窗倾颓损毁,阴冷的天气让水迹爬满墙面,和光秃秃指天的行道树一起,显出诡异的和谐。因为几乎没有人类制造的垃圾,尽管房屋无比破败,却一切洁净如昔,就像颓废的行为艺术,行走其间,时常觉得会有个落魄的艺术青年,跳出来和你滔滔不绝他的作品。
采蒂涅街区斑驳的老墙
非常有张力的老宅
我和谭小姐说,我会很想住进这样的小庭院,车子随便停,大门随便开
很有东欧电影感的镜头
一座城市的人丁稀少是一目了然的。采蒂涅的街上几乎没有行人,餐厅摆在室外的桌椅全部无人落座。被拆除的空地上张贴的有趣涂鸦,是街道上不多的生气。只有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才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匆匆走过街区。人都去哪儿了?我们像是穿行在一座地外行星的真空废墟里,街道在静止的异次元中,那些房屋和老树,像三十年前投射出的镜像。走过一家冷清的老宅,庭院里盛开的洋水仙仿佛是时空定格的标志。
采蒂涅主街上空无一人的餐厅
如果没有这些招贴画,这座城市势必更冷清
学校下课的时候
庭院里的洋水仙
直到饥肠辘辘的时候,我们才有了答案。
下午四点,阴冷的天气已经唤起了饥饿感和对酒精的渴望,我们在Tripadvisor上找饭馆,连找两家都没营业,第三家依然大门紧闭,门上的窗帘密不透风,我们正感叹运气不好上哪儿哪儿关门,两个抽烟的男人看我们探头探脑,帮忙推开了大门,这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在摩肩接踵的酒馆里,顾客比我们在整条街上见到的人都多。天光尚早,这里的男女老幼就已经开始觥筹交错举杯言欢。
我们找到了靠里的一张小桌子,用上好的胡椒炖羊肉和葡萄酒驱散寒气。在肉汤的雾气氤氲里,恍惚觉得,这儿简直是全欧洲最安全的地方了。再极端的恐怖分子,也不会跑到这座空城里策划袭击,而再猛烈的爆炸声,恐怕也穿不透这间可爱的小屋。
黑山的内陆并不像威尼斯人治下的亚德里亚海滨那么精于烹饪,但所有食材都很新鲜
第二天早晨,我们要赶去这个国家最著名的旅游胜地科托尔湾,雨和来时一样淅淅沥沥,室外依然寒冷,我们走到了来时的车站,等待来时的同一趟车,这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就像一首循环的单曲。车站外的雄鹰雕像依旧张着孤独的翅膀,连时间都把它遗忘了。
连米老鼠都悲伤地不愿意站起来了
这里是四月份还要穿羽绒服的南欧
采蒂涅车站外的雄鹰雕塑
后来,我们得知,就在那几天里,美国批准了黑山加入北约,这个骄傲的小国投入了轰炸过他们的人的怀抱。而不久之前,北边的塞尔维亚人还在游行示威,抗议他们的*府和北约走得太近。
在历史博物馆的展板上,记录了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黑山的损失。如今黑山已经正式成为北约的第29个成员国。
对两个全然的局外人来说,贸然评判这两种选择唐突之至。我不知道彼时波德戈里察是什么状况,我只知道这些飞扬的尘土和采蒂涅绝缘。这座城市只是孤单地在荒芜之中生长,枯萎,沉睡。
梧桐总是和秋天连在一起,但在采蒂涅春日的傍晚,这样的景象一样和谐
长途车开出雨雾迷濛的山谷,天空立刻就放晴了。
●●●
实用信息
签证
黑山已经被欧盟列为候选国,但尚未正式入伙。如果持有有效期内的美签,或多次入境的英签/申根签,可以免签入境黑山,停留30天。我们持美签在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机场入境,非常顺利。
货币
黑山使用欧元。
时间
黑山属于东一区,比北京时间慢7个小时。夏天实行夏令时,时差为6小时。
抵离采蒂涅
黑山主要的国际航空港有两个,首都波德戈里察(Podgorica)和科托尔湾的蒂瓦特(Tivat)。如果只去采蒂涅,可以直接从波德戈里察客运站坐班次频繁的大巴,票价€3,车程1小时。波德戈里察的破败,比采蒂涅好不到哪儿去,你会想象不到那里是一国之都。
想看关于风光旖旎的科托尔湾的实用信息,戳这里:
黑山这么美,真舍不得告诉你
●●●
以上其实都是引言,这一篇的正文是谭小姐的,她在N年之前,就说清了我对这样一个地方的情感。
我走的那天天色向晚
北方是亮的
但你的灯不见了
无论多么想要与你同行
我还是独自回到湖边
等待大雨落下
什么时候可以下完
什么时候可以告别
夏日的原野在窗外退去
天空静默
山脉温柔庄严
无论多么想要和你再见
你总在另一列不知何往的车上
擦身而过
梦一般模糊迅疾
什么时候可以看清
什么时候可以告别
采蒂涅清晨的雨
现在,你可以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文章,希望可以帮到你。
黑山科托尔湾
塞尔维亚
危地马拉
斯里兰卡
拉脱维亚
自驾
观野生动物
金字塔
街拍
废墟
城市摄影
口述小史
成都调研笔记
鼓浪屿
儿童节
旅行指南使用手册
母亲节
翻白眼
采蒂涅街头的招贴画
所有题图和插图,除非特别说明,拍摄者为?沐昀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