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冰洋融化对地球洋陆漩涡及台风演化的迷你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北冰洋作为地球天体南北极之一的存在,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人类好奇的目光。除了严酷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北冰洋还蕴藏着大量未开发的资源与能源。

随着人类疯狂的开采及工业化活动,北冰洋已经显现出可观的变化,那就是在全球变暖的压倒性态势下,北冰洋海冰的面积大幅度萎缩。在专业的权威数据支撑下,据科学家推算,北冰洋彻底融化而消失已经为期不远,或许就在未来的5到10年,至少北半球夏季将难觅北冰洋的踪影。

毋庸置疑,地球天体是个既特殊又普通的行星。特殊性在于其表面被恰到好处的海洋包裹着,普通性在于她仅仅是一颗太阳系内的岩石类行星,比起火星、金星,除了海洋和人类,似乎没有太多的不同。

当人类贪婪的欲望开始聚焦北冰洋丰富的资源的时候,北冰洋海冰的大面积融化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担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以及沿海低地的国家,开始承受无法逆转的海洋灾害。曾经美丽的海岸线不复存在,曾经平静的海面变得暴虐不安。

如果用下棋来比喻海洋的变化,上述对海洋的认识或许只是看到第一、二步棋,要想对海洋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正如邵本仙的小品说的那样,走两步,继续走两步,因为海洋的内涵深邃而浩瀚。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看看热闹,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事关人类未来的发展与前途。

地球外壳的大气、海洋与陆地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系统,而且是一个多米诺连锁的系统。对其中任何一个组成因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它因素的连锁反应。所以,我们应该清楚,海洋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现在正值入夏的季节,南方的台风已然来袭,至少狂风暴雨是少不了的。对于年年夏季司空见惯的台风,人们更多的是口口相传的议论,仅此而已。科学界对台风似乎也没有太深入的研究,除了报道它的风力和移动路径,对于它的成因和变化,好像还没有头绪。

当我们把台风和星系旋涡对比来看,不难得出,它们外形和机理灰常酷似,它们具有逆时针自旋的特征,明显的核心特征,还有漂移的特征。不同点是它们的规模和体量,当然,有人会说,成份不同。其实,从宏观角度来讲,台风也是一个漩涡系统,某种程度而言,台风漩涡是星系漩涡的迷你现身。同类相比,可以借鉴的内容很多。

经历过台风的人都有体会,除了流动的风和雨水,没有其它东西了,直观的感觉告诉我们,台风是由空气和水汽云团形成的二元漩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空气为轻组份,而水汽云团为重组份,正是由于它们的密度(比重)不同,恰好能形成台风这种漩涡系统,当然,离不开地球广袤海洋的底盘存在。

毫无疑问,水汽云团是由赤道海洋大面积蒸发而形成,所以,海洋面积的变化也影响着台风水汽云团的变化。当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后,必然导致台风系统中重组份水汽云团的增加。所以,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台风相比,现在的台风体型越来越大,越来越丰满,携带的能量越来越嗨(high),而移动的速度变慢,给气象部门预测其移动路径增加困扰。

旋涡体的两大特征就是自旋和漂移,当台风因体量增大而移动缓慢之际,我们看到新闻报道说,台风中心的风力达16、17级,和以往二十年前的台风相比(中心风力13、14级),中心自旋的风力显著增强。

所以,海洋的变化对台风的影响越来越清晰了,其实,海洋就是台风的催化剂,它本身不会有太多变化,仅仅面积变大而已,然而,对台风的改变却立竿现影,使得台风的自旋加强而漂移变弱,体型增大而积聚吸收的能量更多。台风眼也更加清晰明了。

同样,海洋的变化不会只影响东半球,我们可以看到新闻,西半球的飓风能量也在有增无减,因为飓风也是一个漩涡系统,在海洋的迷你催化作用下,或许更加暴虐,更加凶悍。在邵本仙的小品中一个桥段说道,高尔基在他的作品《海燕》中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在看来,既成事实且不可逆转。

全球海冰、冰川融化改变了海洋的面积,海洋又影响了大气的演化,这已经是踏雪留痕的事情了。我们更关心的是,海洋的变化对大陆有何影响?

其实,海洋与大陆(古陆板块)也形成了一个二元漩涡系统——洋陆漩涡,同样,由双组份构成,与台风漩涡不同的是,洋陆漩涡中轻组份为海洋,而重组份为大陆板块。在这个系统中,轻组份发生变化,面积变大,相当于重组份面积变小,所以,与台风漩涡的变化恰好相反,洋陆漩涡的逆时针自旋变弱,而漂移在增强。由于洋陆漩涡的全球性分布特征,在地球上没有参照物可选,对洋陆漩涡的漂移我们没有深切的体会,燃鹅,科学界局部的观测可以影射变化的端倪,那就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板块与南美洲板块明显地向北半球漂移。

洋陆漩涡的变化也体现在全球性的地质活动上,如近期的地震、火山喷发,从夏威夷火山,到危地马拉火山,到日本火山,冰岛火山、印尼火山、南美智利火山等。

如果仅仅把台风和洋陆漩涡看作自然现象,有可能会把我们的思维局限在受限空间内而无法自拔。

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太阳系,行星天体都有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要24小时,公转太阳一圈要一年光景。而太阳系行星天体的自转和公转存在灰常强的规律性,由内而外,从岩石类行星到气态类巨行星,自转变快,而公转变慢。地球自转24小时,而木星自转只有11小时;地球公转速度为30公里/秒,木星公转却只有13.06公里/秒。

对于旋涡系统而言,存在着自旋和漂移,某种程度而言,旋涡系统的自旋和漂移对应着行星天体的自转和公转,换句话说,旋涡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天体。星系旋涡是一个宏大的天体,台风、飓风和洋陆漩涡同样是一个天体。与太阳系明确的核心相比,漩涡系统漂移的核心不易确定,所以,我们无法定性其为公转。不过,它们存在相似的机理。

对照太阳系行星天体,对于自旋加快而体型变大、漂移迟缓的台风漩涡而言,它正在向着气态类巨行星的行为模式演变(自转快、公转慢);而对于漂移加快的洋陆漩涡而言,它正向着岩石类行星的行为模式演变(自转慢、公转快)。

这就是天地合一的奇妙世界,我们人类的活动可以导致两个自然天体现象朝着相反的方向演化,不论哪个方向,现在看来,对人类都是不利的。

海洋对台风、飓风和洋陆漩涡的演化形成了迷你的催化作用,而海洋的变化来自于人类的活动,所以,确切地说,人类的活动对地球海、陆、空的演化形成了催化作用。

古语说,有得必有失,这是事物的两面性决定的。今天人类的获得必然以未来的损失为代价,是否值得,现在已无法逆转,只能惯性逐流罢了。

备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