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曾宝仪在心里私奔百家故事人物 [复制链接]

1#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曾宝仪喜欢树。和团队出外景,她会突然独自跑开,在路边挑一棵自己喜欢的树,抱着不松手。几分钟后,她慢慢地走回来,回归人群。

文|林秋铭

编辑|槐杨

图|受访者供图

1

曾宝仪爱哭。

小时候,家人围坐在客厅看电视,小孩们总会默默瞟向曾宝仪。发现她掉眼泪,他们像捕捉到猎物,大喊:「妈——曾宝仪又哭了!」长大了,参加活动前化妆,曾宝仪把手机放在一边看视频,不论是综艺节目还是歌唱比赛,她又共情了,眼泪哗哗地流。哭花了妆,得重化一次。化妆师很生气,「曾宝仪,你不要在我粘假睫毛的时候哭出来好不好?」

爱哭,也许是过分的爱哭,被认为是符合主持人身份的做作。她参加央视的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位知乎网友评论道,「曾小姐别动不动就哭好吗?」

年底,我在南京的一家酒店里见到了曾宝仪。她从房间的门后探出头,脸上没有化妆,黑色T恤搭配牛仔蓝的棉布裤子,扎着马尾。她46岁了。除了眼角的隐约皱纹,很难在她身上捕捉到真实的年龄。她长了一张孩子气的圆脸,聊到兴奋处,圆脸上的表情变得夸张。说到某样食物好吃,她的眉眼皱在一起。表示惊讶时,她嘴巴张得老大,瞪圆了眼睛。

那天早上,她去电影院看了弟弟曾国祥导演的电影《少年的你》。她的眼眶还是红的。「不好意思,」她说,「我现在的心情有点无法平复。」她双手捂着眼睛,带着哭腔,「这些少年太苦了,我觉得他们没有被很好地对待。」她停止了讲述,将脸埋进手掌。长达一分钟的时间里,房间里只听到她抽泣的声音。「我希望有些声音被听到,有些人被看到,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孤单。」

总是哭。一种被认为过分女性化的特质。曾宝仪曾感到自责,「后来我觉得,我就是这样啊。为什么这个世界对不同的人容忍度这么低?我没有伤害任何人,那么我为什么要嫌弃自己?」

一年前,曾宝仪参与纪录片《明天之前》的拍摄,这是她最近几年最重要的工作。她和制作团队去了20多个国家,谈论了几个和全人类有关的话题。在美墨边境,她见到了一个24岁的危地马拉女孩,这个女孩因为劝告年轻人远离黑帮,而收到来自黑帮的威胁。在向导考虑措辞的那一小片安静里,曾宝仪伸手,握住了女孩的手。女孩咬着嘴唇哭了出来,而曾宝仪不断用指头按压住要溢出来的泪水。

制片人朱凌卿对这一幕印象深刻。剪到这一段时,他来回拨拉了几遍素材,决定将这些细微的动作都留下。他认为曾宝仪伸手的瞬间很宝贵,「这是她天然就有的东西,她觉得自己应该给别人力量。那样的表达是准确的。这非常非常难。」

年底,朱凌卿和曾宝仪合作直播节目《回家的礼物》。在一趟回乡高铁上,她采访到一位藏姓大哥,他说自己是汶川地震幸存者,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年前又因为老板拖欠工资,没能买到答应妻子的围巾。

曾宝仪的头突然坠了下去,抬起来时,她又哭了。车到站后,大哥下车,曾宝仪追了出去,从包里扯出自己的玫红色围巾,塞到大哥手里。「我没什么能做的,想把这条围巾送给你的太太。」她说。

「她懂人,」朱凌卿说,「这种能力可能被形容为通透或者是练达,但是这些事情放在一起,就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