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战参战国有哪些,它又是因何爆发的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pf.39.net/bdfyy/zjdy/220609/10967962.html

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的数目是一战史研究中一个长期含混不清的问题,据小编统计,各种论著中,从二十八国到三十九国,说法竟有十二种之多。小编曾对这一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现根据有关史料,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辨析,以期对一战史的研究有所助益。

对无争议参战国的确认在几十个一战参战国中,有一部分国家的参战国地位是得到公认、无可置疑的。因此,小编的研究思路是,先确认无争议参战国,再对有争议参战国分门别类予以辨析。对无争议参战国的确认原则,笔者认为应该符合下列几点:一、在战争期间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或主权体;二、由政府公开对某一方宜战;三、以政府行为用武装或非武装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战争;四、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代表出席了处置战败国的巴黎和会;五、在各种一战史论著中,一致将其列为参战国,其参战国地位获得公认。

依据上述标准,可以认定的无争议参战国的同盟国方面: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协约国方面:塞尔维亚、俄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日本、意大利、葡萄牙、汉志、罗马尼亚、美国、巴拿马、古巴、希腊、暹罗、利比里亚、中国、巴西、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

上述国家共计二十六个,并非所有的国家都符合所有的确认标准,例如,俄国由于在一战末期怪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的苏俄取代了沙俄政权,因而被帝国主义列强排除于和会之外;比利时未曾公开宜战,但自始至终参加了一战,并且被巴黎和会确定为“享有局部利益”的参战国;汉志在当时是否能算主权国家这一点是有不同的看法的,但它作为沙特阿拉伯的前身,以一个独立的主权体参加了一战,这已为各国与巴黎和会所认定。

一战爆发不过是各种因素风云际会的“偶然”。从裴迪南大公遇刺到各大国互相宣战,中间似乎有很多避免这场战争的机会,其中各国的决策者也从未放弃过寻求和平的努力。然而,大战爆发属于“偶然”并不能给与人们以任何安慰。因此一战才更像是一场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收获的奇怪冲突和无奈之举。然而,陷入“无可奈何”的绳结纠缠、直至走向冲突的悲剧正是人类历史的常态。

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动机、站盘模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很多历史学家对一战的触发原因很感兴趣,认为一战的爆发有其宿命论。与其赫然醒目的破坏性后果不同,对于这场战争为何爆发,当时和后代的人们总是难有定论。一个又一个的“必然性”解释被提出,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遭到质疑甚至推翻。

迄今为止,一战结束已经将近一百年了,但很多人对这场旷世之战依旧心有余悸,对于一战来说,战前并没有古巴危机那样剑拔弩张的气氛,和一条清晰到足以规避战争的时间线。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展国家众多,但是交战各国的领导人当时都多半有亲缘关系,而当时的欧洲业发展的不错,战争对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感觉这是一场不得不战,却不知为何而战的斗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战都一直是各种理论证明自身所提出的种种“必然性”的案例。例如,一个耳熟能详的对一战爆发的经典解释认为,新兴的德国为了自身的资本主义发展,必须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以获取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而这就会与已经占据了广大殖民地的英国和法国产生冲突。不仅一战是必然要爆发的,而且资本主义体系本身还将继续酝酿新的大战,新的大战将带来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危机,并最终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革命。

总而言之,一战的爆发与所谓的权力转移、修昔底德陷阱或者说“大国政治的悲剧”。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都是“一山不容二虎”,国际体系中的头号和二号强国必然会因为相对力量的接近而走向战争。至今为止,这些论述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研究中依然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也常常把一战归为这一类理论的案例,将其爆发归咎为英德之间的霸权之争。

这种说法在近年来也开始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些质疑有两点主要内容:第一,英国和德国虽然确实展开过直接的海军竞赛,双边关系也一度因此剑拔弩张,但是就在一战爆发前,德国已经认识到了在这场竞争中获胜无望,因而在事实上退出了这场竞赛,此后英德关系较之前大有缓和之势;第二,最为重要的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之间的冲突,而这两个国家的矛盾较英德或者德法也更为尖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