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白癜风图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2/5780959.html万孚生物通过视频跨国会议与海外客户对接。南方日报记者*舒旻摄
早上9时30分,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孚生物”)“全球战疫指挥部”中的大屏幕准时亮起,不同肤色的参会人员出现在视频对话框中。
“跟我们开会的是多米尼加和危地马拉的卫生部门代表,类似的国际会议一天要开3场。”万孚生物营销总裁赵亚平说,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为了保持与海外客户的沟通,团队长期保持着24小时“连轴转”的状态。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之时,像万孚生物一样,开足马力、加大产量、时刻待命,是众多国内制造业企业的常态。
从驰援国内到转战海外,需要解决的困难不少。国际抗疫物资市场充斥着大量“中间人”和“行外人”,为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而一些公司此前没有生产防疫物资的经验,在处理涉及防疫物资出口的业务时,很容易踩到“坑”。另外,哪里最需要防疫物资,需要哪种防疫物资,也让企业“一头雾水”。
4月初,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下称“广州市贸促会”)的牵头下,全省首个抗疫物资出口联盟(下称“联盟”)在广州成立。“号召大家聚在一起,其实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广州企业抱团,向海外输送广州品牌。”广州市贸促会主任杨勇说,“联盟形成一个‘闭环’,让供需信息共享,企业遇到什么困难就能很快解决。”
成立尚未足月,联盟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抗疫“广货”出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出海不易要过的“坎”不少通关认证是第一道
制造业企业云集的*埔区,是广州生产抗疫物资的“主战场”之一。
中午12时,洁特生物的口罩生产车间依然忙碌。车间工人将生产线上制作好的口罩依次码好、贴标签,放入包装袋中。车间外的通道旁,一卷卷熔喷布整齐码放在货架上。这几乎是今年市场上最“稀缺”的物资。
“为了转产抗疫物资,我们新增投资了万元。”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说。
除了洁特生物,疫情发生以来,广州有超过20家企业快速转产口罩,目前全市已备案的口罩生产企业超过70家。从疫情刚开始到现在,广州日产口罩数量已经从60万个增加到万个,增长37倍。
迅速提升的产能,让国内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在广州的药店、便利店,市民现在都能购买上符合防护标准的口罩、消*液、免洗洗手液等日常使用的防疫物资。与此同时,海外市场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火速升温。一边是不断提升的产能,一边是海外激增的需求。防疫物资亟待出口,产量增加只是第一步,横亘在企业面前要过的“坎”还不少。
第一道坎就是针对防疫用品的“通关认证”。要进入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要达到不同的标准,例如欧盟为CE,美国为FDA。这是出口企业要取得的第一份资质。
从4月1日开始,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年第5号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中国医疗物资企业出口需要符合出口国治疗标准要求,同时取得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适用品类包含新型冠状病*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
出口企业不仅要拿到出口国的“通关牌”,还要获得国内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后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走申请流程。
据广州海关披露,4月3日和4月7日,广州海关先后查获两批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至东南亚市场的防疫物资,均是未获得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违规物资。
在国内对于防疫物资出口的*策“收紧”之前,由于各方对于防疫物资的标准不一,中国防疫物资出口海外也曾“矛盾频发”。一系列的纠纷,引起业内对于防疫物资出口质量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