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情画意
共话诗词教学
“碧云天,*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赏空灵山水;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听天籁之音;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颂爱国之情......
贡水之滨,风韵动人,百年老校,文化根深;吟诵经典,博古道今,积淀文化,发扬传承。从丹桂飘香、秋意浓浓的九月到寒风劲吹、肃静淡雅的十二月,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开展了“诗意语文润泽心灵”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意在全面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从教材解读、团队磨课、教研课展示、合作研讨、名师引领五个方面有序进行。
01准确解读整体把握
WINTER
在丹桂飘香的九月,语文统编教材解读活动开启了新学期语文教学教研的大门。“教材解读竞赛活动”由副校长徐府发起,副校长汪英统筹安排部署。全校45位语文教师精心准备,认真解读教材,积极参加了竞赛活动。在徐府校长的示范和指导下,教师们从教材总体框架出发,分析单元构成,紧紧围绕单元“编排意图、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剖析教材的特点,将教材和课标相结合,整合教材资源,突出使用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创造性。不但体现了语文学科各年段的特点,还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教师对课改的理解认识。每一位主讲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教材教法解读,可谓百花齐放。这种形式既张扬了教师个性,又鼓励教师提出不同的教育教学观点。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切实帮助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为精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精心磨课铸就精彩
WINTER
“玉不琢不成器”,同样的道理,一堂精彩纷呈的好课也是需要精雕细琢、万般打磨的。教师在参与磨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反复打磨、反复修改,最终才能铸就课堂的精彩。
本学期开展了新进教师汇报、杭州宣恩教研联谊、古诗词教学研讨、名师工作室送课、名师示范引领课活动。活动中,喻艳玲、黎先惠、陈秀琼等许多老师历经千锤百炼磨课的艰辛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们研读教材、研究学情,字斟句酌,设计教学预案;她们虚心请教,得到了徐府校长的亲自指导,与汪英校长、周丽娜主任领导的磨课团队一起磨课研讨、达成共识,删繁就简,精准定位,优化教学设计。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在困苦与彷徨中,在希望与期待中,磨去了认识的肤浅,磨出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磨去了简单和粗糙,磨出了课堂的精致与灵动!
一年级组语文老师就《小小的船》教学环节的调整正在进行热烈地讨论。
二年级语文老师一起出谋划策,商讨《夜宿山寺》随文识字和朗读古诗的策略。
听了罗秀明老师执教的古诗词教学后,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一起再研讨、再交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四年级年轻教师喻艳玲刻苦好学,她执教的《暮江吟》经历了三次团队“磨课”。众人拾柴火焰高,她虚心请教,与备课组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共商共建和美课堂。她深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磨练中成长,就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黎先惠老师被学校选送参加“杭州——宣恩”教学联谊活动,她执教的是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了上好这堂课,她拜师学艺,在徐府老师的指导下,她用心设计学习单,根据学生预习反馈情况,以学定教,教学设计融入字理教学,渗透理解文言文的学法指导,创设摘李子、选字填空、讲故事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文言文。在周丽娜、杨丽艳、高淑芬等磨课团队的帮助下,黎先惠老师的教学环节更紧凑、语言更简洁了。在教学展示中,她既落实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教学目标,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了解了王戎这个历史人物,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陈秀琼老师接到送课下乡的任务,积极撰写教案、上课、磨课,以诗解诗,探寻古诗教学的新策略。
五年级组陈明菊老师为了上好《古人谈读书》一课,与磨课组老师一起商定教学细节问题。
六年级组齐心协力,共同谋划如何开展古诗词综合实践活动。
03课堂展示观摩学习
层林浸染的十月,秋意正浓。“品读诗情画意共话诗词教学”的语文教学展示、观摩学习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
诗意儿歌神奇想象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那稚嫩的童音在校园里回响,一年级组宋枚琼老师正在上展示课《小小的船》。
宋老师准确地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阅读、识字、写字、语言运用等语文要素兼顾考虑。从“初读感知、读文识字、情景朗读、拓展想象、指导书写”五个板块组织教学。
课堂上宋老师巧妙引导,捕捉住儿歌的节点和韵脚,或读或唱,在情景中随文识字,在朗读中引导儿童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想象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宋老师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先观察认识主笔“丿”,然后观察部件的高低,再进行书空、描红、练写,最后展评。宋老师的写字教学力求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学以致用,为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趣味吟诵入情入境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让古诗词成为中国史上的文学精髓,它语言凝练,风格迥异,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二年级组裴大洲老师执教的《夜宿山寺》一课,无疑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诗词的这种无穷魅力。
本节课,裴老师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采用“三步趣读法”走进诗人,通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感悟诗情,巧借图片、板贴、数字诗句再识夸张,体会山寺的高。其中,“读”更是精彩纷呈,孩子们在朗读中生发疑问,在对读中揣摩品味,在听读中迸发灵感,在演读中入情入境,如此读,就读出了诗意,读出了诗境,读出了诗情,整堂课,孩子们或读或诵,或演或议,趣味盎然,让人意犹未尽。
切入古字古朴有韵
三年级罗秀明老师执教《望天门山》一课时,本着“举字造形,读为主线、想象画面、链接资料、文言共生、设境激趣”的设计理念,从认识甲骨文“天、门、山”三个字引入新课,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课题,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
在整体感知、诵读古诗的基础上,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一找”描写景物的字词,感受景物的高广、辽远;“二找”描绘色彩的字词,感知色彩的鲜亮、画面的美好;“三找”表示动作的字词,重点从分析“断、开、回”的字形,体会山的雄伟和江水汹涌的动态美。在朗读古诗、感悟诗意时,教师运用范读、指名读、叠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熟读古诗,读懂古诗,读出诗韵。结尾部分学生入情入境地吟唱古诗,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罗老师的古诗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课堂上既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保持了古诗的整体意蕴,又让学生真正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残阳铺水尽显秋色
生活中总有一处风景,一种心情,让你觉得只有一句诗才能形容。诗词作为古老的语言艺术,一直以来都展现着中国璀璨的民族文化。我们跟随喻艳玲老师走进古诗课堂,感受《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从初读到品读,喻老师启发学生逐层感受古诗的美。抓住“残阳、铺、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感受诗人用词巧妙,善用色彩对比,比喻生动的特点,巧妙至极。学生和老师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景中感受到了诗歌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空山新雨四时成趣
十一月,窗外寒风起,老师们依然相约录播教室,聆听五年级向秀珍老师的古诗词《山居秋暝》的教学研讨课。
课堂上,向老师紧紧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的人文主题、“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文要素展开古诗教学。她的课朴素中透着大气,灵动中显出智慧。从难写字“暝”的读音和书写,到诗题的正确朗读;从作者写诗背景的引入,到理解诗题意思;从律诗知识的讲解,到古诗的朗读指导;从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到连起来讲清楚诗的意思;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胆想象,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语文要素的落实,向老师做到了“放”与“扶”相结合,以“知诗意,想画面,悟诗情,明写法”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诗词意蕴,古贤情怀
古典诗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古典诗词,张扬着文人墨客的追求和情怀,更浸润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六年级组冉萍老师执教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品味诗词意蕴,感受古贤情怀》,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风采。
本节课,冉老师围绕“走进古诗词、品味古诗词、实践古诗词”三大板块开展活动,全新的教学理念,富有“创意”和“创新”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巧,凝炼且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赢得在座老师们的啧啧称赞!
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是豪迈大方而又不失风度,意味深长的小品表演,绘声绘色的诗词赏析,韵味十足的诗词吟唱,趣味横生的诗词抢答,既彰显了孩子们的个性,放飞了孩子们的思绪,又让孩子们爱上古诗词的积累,沉醉在古典诗词深厚的意蕴里!
04合作研讨共同提升
“品读诗情画意共话诗词教学”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研讨的初衷,意在通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古诗词的教学展示、教学研讨,教师整体建构古诗教学体系,探寻古诗教学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诵读古诗、积累古诗中获得丰厚的文化滋养,从而将“诗意优秀文化”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传承和发扬。
在观摩了宋枚琼、裴大洲、罗秀明、喻艳玲、向秀珍、冉萍六位老师展示的六节研讨课后,老师们齐聚一堂,纷纷畅谈了自己的感想、收获与建议。
一年级组教师代表点评:裴大洲老师执教的《夜宿山寺》亮点很多:一是有趣引入字理识字“危”,体会寺庙之高。二是巧妙引导学生感受夸张,迁移到李白其他的诗词。三是看似简略,实际上不简单,授课的语言简略,要求明确。每个环节的设计思路清晰,文本要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做到了心中有数。四是裴老师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孤立的去识字,而是采用随文识字。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准确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