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起来去见证你宣教的呼召蔼玲宣教见证人 [复制链接]

1#
起来!去见证你宣教的呼召!—蔼玲宣教见证:人的失望,正是祂的指望受访者|茂蔼玲(IreneMaurer)采访|杨韩甲华▲年,蔼玲以优异成绩荣获神学学士学位,当时她在埃及革迦镇,无法参加毕业典礼。前言美国宾夕凡尼亚州中部,广袤丘陵、林荫掩映中,座落着一处质朴小镇─都悌(Doutyville),居民大多以开采煤矿维生。二十世纪初,此镇人口近百,只有一片小店;一间为主日学查经使用的社区厅堂,还有一所独一教室的学校。镇上没有教堂,人们经常步行两三英里,至邻市参加主日聚会。年于都悌,一个敬虔爱主、子女众多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女孩─茂蔼玲(IreneMaurer)。当她还在母腹里,神就认识她,且为她设计了一张不寻常的人生蓝图。蔼玲一生怀着原乡故土质朴的性情,追随基督跨越三大洋洲逾一甲子,实实在在活出了神的命定。记者以电话、书面多方采访茂教士并佐以她的自传,向读者报导这位高龄八十七的姊妹精彩不凡的一生,尤其着重她在埃及尼罗河流域宣教的精彩故事。蒙受呼召蔼玲以优异的成绩自高中毕业,遂赴邻近新泽西州一家制作高档睡衣的车衣厂工作,她手巧聪慧,勤奋努力。年的秋天,她受邀去听宣教士艾肯(Elkins)师母的分享见证,那刻,神的手指翻开这年轻生命的篇章,静悄悄地写下序言。当蔼玲又坐在缝纫机前,「达达」的车衣声中,似乎有声喟然叹息:「唉,这个工作有许许多多的妇女能做。然而,我的工作呢?」离家三年,小女孩乡愁日深,返回都悌镇,张开双臂迎接的岂止是慈爱的父母?年3月一个週五,她参加青年聚会,聚会结束,跪在坛前祷告,又有话语临到─神呼召她作宣教士,而且晓諭她在众人面前作见证。这一切与神相遇的经历,蔼玲守口如瓶,即使亲如父母、牧师都不曾泄露。星期六,撒但赶上来,在蔼玲的耳旁滴滴咕咕:「喔!说不定你并没有蒙召吧?倘若在众人面前表白,你会显得很白痴耶!」迷惑、踌躇……蔼玲恳求神印证祂自己的心意。主日的教堂里,会众唱诗敬拜,间或有人上台作见证。蔼玲注意到坐着的牧师一下子跪下祷告,一下子又起身回座,坐坐、跪跪地,举动很不寻常。这时,神命令蔼玲:「起来!去见证你宣教的呼召!」是如此的明确,令她无法推诿。蔼玲鼓起勇气向会众见证后,牧师立刻跳起来喊着:「正是!正是!」他激动地解释:「今天来教会的途中,神给我一段很不寻常的经节传讲,似乎是神呼召某人进入服事工场,或是,祂给某人最后一次得救的机会。这经节是约翰福音十一章28节:『老师来了,叫你去呢!』(吕振中译本)」那瞬间,神的大能与荣耀充满了教堂,有人欢呼,有人冲向讲坛。至此,蔼玲获得神要她成为宣教士的印证。奉献婚姻在祭坛上隔不久,神启示蔼玲,她的宣教工场在埃及,于是她与「信心宣教差会」(FaithMission,后改名为「福音信心宣教差会」,EvangelisticFaithMissions)的主任葛维特(VictorGlenn)联系,这个机构创建时的异象是往金字塔的家乡─埃及宣教。维特建议蔼玲先赴佛罗里达州代祷城的圣经学院(BiblicalCollege,IntercessionCity,Florida)就读两年。身无积蓄,也没有富裕的父母支助,蔼玲将需要告诉神,仰望祂的供应。提着简单的行囊,蔼玲搭上维特介绍的善心人士前往代祷城的顺风车,从此跟随主的脚踪,勇敢步上装备自己的道路。第一学年结束,心仪蔼玲的同班同学F向修长清丽的她求婚。蔼玲一心念着拥有同心的伴侣共赴宣教工场是多么美好的祝福,就答应了,两人立刻订婚并计划在第二学年底成婚,还禁食,好确定婚姻是行在神的旨意里祷告。他俩在繁重课业中穿梭,筹划婚礼细节。F家住代祷城,在乡里素有好名声,也因此,热情的邻居自愿烘焙喜宴蛋糕。婚礼前几天举行预演,预演完,F驱车至邻县补货,带回来的却是晴天霹雳的告白:「我无意去埃及!」他们决定将婚期延后。那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电话,他们得一一拜访主礼牧师并通知宾客改期;原本是大喜的日子却匆匆赶着去摄影师处叫停;已经烤好的精緻蛋糕也被迫送给同学与学校员工分光吃完。学业结束,蔼玲黯然返家前与F相约持守婚约。埃及宣教是蔼玲的命定,也是她的持守。她请F在神前分辨,这是否也是他心中的负担?等待又期盼,一年过去了,蔼玲参加一场营会,巧遇一位同校学妹,这位初识不经意地谈到:「F快要和B成家了!」蔼玲大为震惊。蔼玲写信给F结束订婚,收拾起成家的想望,以一首杨爱笛(EdithLillianYoung)的诗作〈失望〉诉说感怀:人的失望(Disappointment)正是祂的指望(HisAppointment),一个字母之差,我看见神的抉择,明白挫折是与我有益。神的指望终究是祝福,虽然以化妆的面貌来到,自始迄终,展现了祂的高度智慧。召唤回家年11月10日,蔼玲登上停泊在新泽西州赫伯肯港湾的巨型客轮「穆罕默德阿里号」往埃及出发。暮色中,轮船缓缓驶入大西洋,悬掛的埃及国旗在风中狂舞,「啪啪」价响,与蔼玲心中鼓胀的各样情绪应和着。航行廿天,客轮绕过葡萄牙、义大利,来到地中海之珠─亚历山大城,蔼玲兴奋地自窗户欣赏摇曳的棕櫚树、平顶屋、泥砖房……典型的埃及风光!信心宣教差会派出接她及同行宣教士的人已经在岸头等待了,一行人僱用马车抵达滨海的孤儿院,女孩们面露愉悦笑容奔跑出来,唱着歌欢迎。来自美国密苏里州的舍监桂开莉(CarrieCraig)也兴奋地迎上前来。傍晚,在客厅里,蔼玲吹奏着小喇叭,与其他宣教士的吉他、手风琴、钢琴声,和着孤儿清越的歌声,一齐敬拜颂赞。蔼玲禽着喜悦的泪,望见墙上横幅写着:「欢迎回家!」神呼唤了四年,是的,有阿爸父神等待的地方就是家!▲蔼玲(中)与孤儿院里最年幼的孩子们。- 金字塔的家乡孤儿院收容四十五名女孩,几乎人人都有一段坎坷的生世。就如,L婴儿时期就营养不良、面*肌瘦地来到孤儿院,她的父母有片枣园,一天俩人吵架,L的爸爸猛踢妻子腹部,导致她和怀中胎儿双双死亡。又如,两岁的A与她近四岁的姊姊被外婆送来,他们的母亲是基督徒,父亲有外遇,于是威胁要杀死才廿四岁的妻子,奶奶更狠心嚷着:「烧死她!」即使媳妇腹中还孕育着另一名孙儿也不怜惜。埃及的女性地位在男性之下,人口占13%的基督徒地位又落在穆斯林之下,以至于女性基督徒是弱势中的弱势,被看为第四等公民,备受歧视,有时连性命也没有保障。蔼玲主要的职责是簿记,记录孤儿院所有用度花费;其次要教导、养育孤儿。每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卧室灵修时,想到孩子们用阿拉伯语对她说的:“Ahibiczayelbahr”(我爱你像海那么深),就向神深深感恩,甜蜜地享受那仅有的一点睡眠。- 首次返美时光飞逝,蔼玲来到亚历山大城转眼六年,依照差会惯例,在辛勤的工作后返美休养并筹措募款。她进入学校修课,同时,代表差会到处演讲、介绍事工。一天,蔼玲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台下有位刚决志信主的青少年史朗纳(RonaldSmith),听到了神呼召他去非洲宣教。更奇妙的是,蔼玲播下的这粒宣教种子长成硕果,日后偕同妻子安娜(Anna)在非洲衣索比亚与蔼玲同工,后来甚至与她合写自传。(注:埃及与以色列于年10月爆发战争,差会不得不关闭位于尼罗河西岸的革迦(Girga)圣经学校,所有宣教士都被迫撤离埃及,迁移至西非。在这之前,孤儿院也被差会关闭了。)- 重返蒙召之地蔼玲重返亚历山大城,既然孤儿院关闭,她就移居上埃及的革迦小镇,协助圣经学校复课,授课内容包括主题式查经、英文、音乐,并与差会建立的当地教会搭配服事。忠心的使女勤奋为主作工,许多人灵命复兴,得救的人数日日加增。蔼玲特别欣赏一位当地的姊妹瑞福佳(Rifka),她十三岁在祷告时听到神说:「起来,你的罪蒙赦免了!」生命从此改变。瑞福佳受栽培为圣经妇女(Biblewomen),教导儿童主日学,探访家庭妇女,为女宣教士翻译。她与毕夏(Bishay)成婚后同心牧养教会,直到毕夏安息主怀,瑞福佳由一位长老协助,继续牧养近百人的教会。蔼玲常提心吊胆地走过一条没有扶手的危桥去探望、坚固她。在埃及福音派的教会里,五十多年前,瑞福佳牧养教会,是了不得的革命性改进,如今,妇女教育渐次普及,女宣教士展现出全新的视野,在地教会也尝试改变,这许多因素,皆使得妇女逐渐扩展服事的范畴,然而,埃及女性基督徒若要在社会与教会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善任,还有一段遥远的路要走。▲本地妇女瑞福佳在蔼玲鼓励下,勇敢牧养教会,成为当时罕见的埃及女传道。▲瑞福佳教会里的妇女与孩童。- 二度返美世界急速改变,蔼玲第二次休假,搭乘喷射机,廿四小时之内从开罗飞抵纽约,和从前乘船至少两星期的旅程,不可同日而语。可惜,从纽约市飞到宾州的航班硬生生被取消。蔼玲傻了眼,住旅馆,没钱!饥肠轆轆,钱不够!掏出身上十分钱投入的贩卖机,吞下硬币竟不吐花生米,又傻了眼。早期拓荒的宣教士很苦,常常囊空如洗,若发生任何意外,忍饥受饿更是家常便饭。幸好,航空公司服务员于宾州机场广播联系上接机的家人,两个小时后他们赶到纽约市,才急忙购买食物让她解饥。- 逃离危城重返革迦镇,继续于圣经学校执教,培育当地牧者,暑期则参加主日学以及少年复兴特会。回顾在埃及的日子,最遗憾的是没有在青少年的田地深耕广植,她劝勉埃及的牧者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