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七 [复制链接]

1#

前言

最近翻譯此書,越來越發現Maxwell在這本《咖啡字典》中,當涉及到歷史詞彙時,曾多處引用AntonyWild在年出版的美版《Coffee--ADarkHistory》一書的原文語句甚至原封不動的照搬。然而,整本書沒有標明出處,實屬plagiarism(抄襲)!歐美人“婊子立牌坊”,說中國人盜版肆虐並非法仿照他國專利,自己卻也在做這種齷齪行當?從另一方面,不難看出,涉及到咖啡產業的各個領域,皆似“三不管”的“灰色地帶”。如此明顯的剽竊,出自一名來自如此注重版權的英國人之手,也可出版,實屬悍然。同時也讓那些崇洋媚外、跪舔歐美文化的中國人們真正認識到,天下烏鴉一般黑,人性亦是如此。不要總看到中國在某個發展階段所存在的種種弊端,西方世界也必然地經歷過,甚至更糟糕。反觀中國咖啡業也是一樣,盲目給美國咖啡體系捧臭腳,認為SCA的理論體系就是完美的。自18世紀美國獨立至今,咖啡與美國經濟發展寫手並進,該國咖啡體系也隨著不斷完善。然而美國的咖啡體系是屬於美國文化的,並不完全適合中國人刻骨銘心潛在基因裡的飲食習慣。中國咖啡文化若要達到真正的壯大,該做的不是將中國人的口味習慣改變成和美國人一樣,而是要將咖啡做成順應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並將其融入其中。否則,再怎麼砸資本、打廣告、搞營銷、抄網紅等表面膚淺之所為,在廣大消費者心中不僅沒有好感,市場供需關係的天秤將越來越傾斜,直到全盤崩潰。

人類的起源來自非洲,

LUCY頭蓋骨在東非大裂谷發現;

都說埃塞俄比亞是咖啡發源地,

其發現地卻在也門;

為了管控世界咖啡價格,

美國世貿中心建立C-Market;

奧薩瑪·本·拉登的祖籍是也門,

轟掉了世貿中心;

咖啡成就了奧斯曼帝國的興起,

也陪伴過拿破崙流放在厄爾巴島;

咖啡涉及知識領域廣泛,

它不僅是地球的“咖啡帶”,

也是人類思想的“紐帶”。

Guatemala危地馬拉

產區

危地馬拉是中美咖啡大產國之一,因所產生豆質量上等而名譽全球。地理上,該國位於薩爾瓦多北部,其他鄰國與其相似,均以咖啡出口為主要收入之一。危地馬拉國內擁有多處咖啡產地,最有名的當屬安提瓜(Antigua)。安提瓜產區出產的咖啡實屬上品,然而與其他長久建立起來的產區一樣,生豆價格相對較高。業內經常會聽到“微微特南果”一詞,產自那裡的咖啡更為珍品。總體來講,危地馬拉咖啡普遍具有明亮(Brightness杯測術語,描述咖啡明亮度,即酸感愉悅與否。網上的一些文章令人啼笑皆非,有的說是令人興奮的酸,有的說是來自脂肪酸的興奮感等等。酸怎麽會令人興奮呢?脂肪酸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東東。咖啡咖啡明亮度,一是生豆品種所致,二是烘焙所致,三是萃取所致。生豆的海拔、土壤及微氣候環境等因素決定了咖啡生豆中有機酸成份的多少;烘焙過程中,所制定的烘焙曲線將這些有機酸“磨掉”多少,也就是通過化學反應降解聚合了多少,保留了多少;以及在萃取的過程中,可溶性物質與不可溶性物質在水中佔比多少。而明亮的酸,在上述三個要素的基礎上,給我們的感官是帶來刺激性酸感的,也就是“望梅止渴”的感覺。而不是什麼興奮感,又不是咖啡因。)及富有層次的果汁感圍繞著巧克力味調。天有不測風味,該國近期戲劇性地遭到大面積葉鏽病的困擾。

Gustatory味覺

品嚐

當我們攝取食物時,將食物或飲品放入口中,便可品嚐出其味道。味覺則是它的專有名詞,指的是與品嚐相關的口中一系列感官經歷。然而,味覺和嗅覺,好比兩個合資企業(筆者用JointVenture來形容兩種覺知之間的關係。合資企業,指的是兩家不同的公司共同從事某項商業活動或進行商業上的合作,然而兩家公司不合併,仍各自保持獨立狀態。就好比味覺Gustatory和嗅覺Olfactory一樣的道理,兩種覺知都是為了感知食物並將信號通過中樞神經傳給大腦。那佛學的“五蘊“來講,咖啡是”色“,味覺和嗅覺是”受“,穿到大腦中進行信息處理是”想“,通過肢體語言和口述來進行描述咖啡風味為”行“,最後在杯測表上打分為“識”。至於後面的五蘊不異空,空不異五蘊??暫且不提。在這裏只是想陳述一下我們人的“五蘊”對咖啡認識的一個過程,可以用佛學的角度進行詮釋而已,再細分下去還有“六處”、“六塵”、“十八界”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可觀的、不妄斷的評測一杯咖啡。)通過我們的鼻子與舌頭的結合,咖啡中的“風味”實質上幾乎都是出自我們的嗅覺系統造成的感官反應。大家都知道,舌頭負責嚐到的五味:甜、酸、咸、苦、鮮。(我們中國傳統的五味是:酸甜苦鹹辛。並沒有誰對誰錯。很多人說“辣”不是味,是痛感。人的痛感來自高溫、低溫、鈍器、銳器帶來的傷害,辣椒沒有高低溫,又沒有刺,哪裏來的痛感呢?所以一切都沒有對錯,就看自己相信那種學說。警察用的辣椒水雖然會痛,但它是天然辣椒提煉物,無*無副作用,不會造成傷害。)以往經常出現的“舌頭味蕾分佈圖”告訴你那個部分負責哪一種味道的覺知,因為太片面了,所以不斷引起爭議。與香氣和風味背道而馳,我們的口腔負責對食物“口感”的感知(也就是觸覺)。如:澀Astringency、滑smoothness、絲柔Slikiness及厚重thickiness都是味覺定義範圍。(???這不是觸覺嗎?筆者自己混淆了。這本書好烏龍啊。)一杯出眾上好的咖啡體驗是口腔和鼻腔同時滿足的快感。

H詞彙

Hawaii夏威夷

產區

夏威夷可納咖啡(kona)在咖啡界算是老調常譚了,業內人士對其並不待見。夏威夷是非常罕見的“第一世界”產區。(筆者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謬論搬上來了,將世界分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按這麼說的話,英屬St.Helena島也是第一世界咖啡產區了,而且是最古老的產區之一。)這便意味著在夏威夷所生產的咖啡,在同樣的種植質量基礎上,價格相對昂貴。其原因是因為美國的人工成本要比其他產國的人工高很多,以此類推,生產成本相對要高很多。(筆者只看到了表面現象,而不覺知亞非拉咖啡生豆價格低,是歐美金融貿易體系操控的結果,價錢賣不上去,只好降低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導致亞非拉咖啡產區農民生活水深火熱,都是帝國主義列強剝削他國的重要體現。)對於夏威夷產區來講,若要降低成本,必須實現咖啡生產科技現代化進程,引進全自動技術。他們甚至邀請巴西農業技術專家DaterraEstate來夏威夷指導工作,並通過觀察該地區所採用的整個咖啡生產流程,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夏威夷咖啡樹生長海拔低,杯測特徵是圓潤且富有層次感。(連風味和醇厚度都沒提,可見所有人對夏威夷可納的印象都和藍山差不多,貴不說,主要是沒特色。)

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漿果譯《咖啡詞典》譯前心得

??漿果譯《咖啡詞典》(一)

??漿果譯《咖啡詞典》(二)

??漿果譯《咖啡詞典》(三)

??漿果譯《咖啡詞典》(四)

??漿果譯《咖啡詞典》(五)

??漿果譯《咖啡詞典》(六)

??漿果譯《咖啡詞典》(七)

??漿果譯《咖啡詞典》(八)

??漿果譯《咖啡詞典》(九)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一)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二)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三)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四)

??漿果譯《咖啡詞典》(十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