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生命接力,可不只壮观这么简单 [复制链接]

1#
我们在墨西哥中部山地的冷杉林中攀登。起初只有零星几只君主斑蝶翩翩飘过,渐渐地蝶影汇聚成空中的小溪、地上的小潭、树上的团团簇簇。每年秋季,多达10亿只君主斑蝶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启程,千里迢迢来到墨西哥中部过冬,上演着地球上最震撼人心的昆虫大迁徙。

“冬宫”

2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一大早在墨西哥城上了一辆开往米却肯州安甘格奥镇(Angangueo)的班车,前往君主斑蝶(Danausplexippus)生物圈保护区(MonarchButterflyBiosphereReserve)。时值旱季,一路上大部分土地赤裸裸地暴露在高原阳光下,接近小镇时绿色才开始充满眼帘。公路如同羊肠小道在陡峭的山体中蜿蜒前行,浓绿高大的神圣冷杉(Abiesreligiosa)直冲云霄,遮天蔽日。不难看出它们的年龄较大,加上地势陡峭,应该很少受到人为干扰,属于成熟林。

2月的君主斑蝶生物圈保护区内土地一片金*,神圣冷杉葱郁高大,为蝴蝶越冬遮风避雨。

君主斑蝶生物圈保护区位于米却肯州和墨西哥州交界处,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崎岖,海拔较高,虽处于热带,却呈现出一派北方针叶林风光。每年秋季,出生在北美洲东部的君主斑蝶会聚集到墨西哥中部的神圣冷杉林中越冬,它们高度集中在14个越冬群中,其中8个位于此保护区内,越冬群的面积约有5万平方米。据估计,在该保护区越冬的君主斑蝶占了整个东部群体数量的七成之多,这一集中越冬行为被誉为“昆虫迁徙中最震撼人心的现象”。保护区的历史并不长,由墨西哥*府年在私人土地上设立,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班车在正午时分抵达安甘格奥镇,紧接着我们钻进一辆出租车,向7公里外的罗萨里奥村(ElRosario)进发。村子附近的君主斑蝶越冬群是保护区最著名、也是到访人数最多的一个。一路上可见农田、森林呈斑块状排列,这是君主斑蝶生物圈保护区的特点之一:区内人类活动频繁,并非印象中深山老林式的环境。位于罗萨里奥村的君主斑蝶越冬群保护点金文驰摄下车后是一段约40分钟的徒步山路。虽然沐浴在热带阳光下,但因海拔高仍明显感到凉意,一路坡度较陡,大家无不气喘吁吁,不时停下休息。趁着休息,我环视周遭的动植物,不少唇形科和菊科植物正值花期,引得体型娇小的蜂鸟前来吸食花蜜。这一带的植物有一定的北温带特色。一种牻(máng)牛儿苗科老鹳草属植物绽放着淡紫色花朵,这一属以北温带为分布中心,在中国很常见。整个群落中的建群种(优势种类)是雄伟挺拔的神圣冷杉,它对越冬的君主斑蝶甚是重要。墨西哥中部山地的冷杉林是北美洲君主斑蝶的主要越冬地这种常绿针叶树高25~50米,胸径达2米,特产于从墨西哥中部到危地马拉西部海拔~米的山区。冷杉属植物为北温带典型的高海拔树种,喜凉怕热,这一属能分布到热带地区的物种都集中在美洲。在数万年前的末次冰期,气温较现在低,冷杉属植物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扩散南下,分布到了中美洲等地。末次冰期结束后,气温回升,怕热的它们只能存活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并残留至今。这便是神圣冷杉的生物地理极简史。

感官盛宴

因为天气干燥,一路走来浮尘飞扬,但依然挡不住大家寻找君主斑蝶的兴致。林下光线稍亮处繁花似锦,几只君主斑蝶在菊科植物的头状花序上吸食花蜜,我便有机会仔细观察它们。君主斑蝶翼展约10厘米,翅膀的主色调为耀眼的橙金色,翅膀边缘有较宽的黑色条带,上面布满白色斑点,翅膀中部的黑色条带稍窄。它们具有性二型现象,即雌雄蝴蝶的形态特征有所不同。雄蝶的体型比雌蝶稍大(雄蝶平均体重0.59克,雌蝶为0.53克),雄蝶翅膀上的黑色条带也比雌蝶窄。君主斑蝶这般耀目的色彩可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美丽,而是向鸟类等天敌发出明确警告:我有*!我不好吃——是一种警戒色。君主斑蝶的雌雄较易辨识,雄蝶翅膀上的黑脉比雌碟细浅,且有两个圆点。君主斑蝶的幼虫主要以夹竹桃科马利筋属植物为食,通过大量采食叶片,体内积累下一定浓度的卡烯内酯,这类化合物常为强心苷的糖苷配基,具有*性。君主斑蝶的幼虫与成虫主要以马利筋属植物为食,体内积累有一定*素。由于君主斑蝶有特异的分解酶——钠钾泵,因而自身不会中*。产于北美洲的黑条拟斑蛱蝶(Limenitisarchippus)长得与君主斑蝶十分相似,也有*性,这种有*物种外表相似的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米勒氏拟态(Mullerianmimicry),相当于组成了一个“警戒联盟”。

君主斑蝶(中)与黑条拟斑蛱蝶(左)、女王斑蝶(右)的外表相似,都具有*性,共同组成了一个“警戒联盟”。

作为一个物种,君主斑蝶进入科学视野的时间比较早。年,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便将其命名,当时它被置于凤蝶属中。后来被移入蛱蝶科斑蝶属,并成为这一属的模式种。斑蝶属约含12种,除南极洲外,广布其他大陆。君主斑蝶的分布也很广泛,除大本营美洲外,在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北部等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其中不乏夏威夷等偏远岛屿。我们好不容易完成攀登,这一带海拔已超过米。出冷杉林,穿行在一片无树的草原,路面平坦了不少,不多时,土路再次钻进冷杉林中。这次可不一样了,不知是听从了谁的命令,君主斑蝶渐渐多了起来,一团小花上便有数只聚集,很有生气地扑腾着翅膀。天空中开始出现一条条君主斑蝶构成的“小溪”,小溪时而汇聚成奔流的大江,时而涌动成无边的潮水。在我的印象中,蝴蝶飞舞是近乎无声的,而此时萦绕耳畔的声音却越来越响,如细雨落地,又如风吹高林,沙沙、哗哗,有时甚如群鸟扑腾,数以万计的蝴蝶同时飞舞奏出一曲“生命的交响”。路旁有块标牌提醒大家保持安静,即使说话也要压低音量,以免干扰君主斑蝶。舞动生命的旋律在土路一侧地势低洼处有一方泉水,水深不过数厘米,在高山之巅却是宝贵的水源。泉水旁湿润的地面上,成百上千只蝴蝶正伸开弯曲的虹吸式口器饮水,片片翅膀如张张金帆,在阳光下傲然闪耀。此情此景引得在场所有人爆发出一声轻而滚烫的惊叹。复前行,周遭一些冷杉树上挂满了蝴蝶。徐霞客曾描写过我国大理蝴蝶泉的场景,用在这里也颇恰当:“??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蝴蝶如此多而密,有的地方竟形如一个个硕大的蜂巢,把冷杉枝头都压弯了腰。举目远眺,只见一株粗大的冷杉树干上密密匝匝聚满了蝴蝶,流光烁金,宛如宫殿中的鎏金柱。下午2点左右当气温达到一天的最高点,蝴蝶们最为活跃,纷纷飞离冷杉,饮水采蜜。抬头看,湛蓝的天空幕布前,点缀着冷杉的绿影,千万只金斑蝶汇聚、奔流、舞动、冲突、辐射??顷刻间一朵“乌云”飘来,天光突暗,原来是有更多蝴蝶加入到飞舞的行列。蝴蝶泉边络绎缤纷

生命史诗

几乎没有例外,我们目之所及的每一只君主斑蝶都出生于前一年的暮夏或初秋时节。这是它们生命中头一次来到这片越冬地,也是最后一次。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都从未来过这里。那它们是怎么找到这距自己的出生地数千公里、茫茫林海中的一小片区域呢?这得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的广袤区域说起。暮夏和初秋时分,马利筋属叶片上一枚枚小小的卵中出现了动静,不多时,一条条君主斑蝶幼虫从卵中钻出,它们是一年中最晚孵出的一代君主斑蝶。它们努力啃食马利筋叶片,在数周内便完成化蛹成蝶的过程。此时,白昼越来越短,秋风渐起,是时候前往它们从未去过的越冬地了。这一代君主斑蝶中,最北的出生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这些地区距越冬地最远约公里。君主斑蝶每天飞行80~公里,如果有幸没有殒命于漫长的旅途,它们最长需要两个月才能飞抵越冬地。君主斑蝶是地球上少有的具有迁徙性的蝴蝶,它们每年飞行数千公里南下躲避北美的严寒,迁徙过程要经历几代蝴蝶的生与死。君主斑蝶没有地图,更没有GPS,主要靠复眼来感知太阳相对地平线的方位。当然只靠这一项信息是不够的,还需有一只走时准确的“钟表”。和人类等生物一样,君主斑蝶也有受基因调节的生物钟,复眼和生物钟的组合相当于一部指南针。迁徙过程中,它们并不结成庞大的队伍,而是三三两两,在10月左右陆续抵达越冬地。能够抵达越冬地的这代君主斑蝶是非常特殊的(姑且称其越冬代),寿命最长可达9个月,而非越冬代的平均寿命仅为6~8周。在越冬期间,君主斑蝶进入类似休眠的状态,仅维持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它们之所以不远千里而来,是因为墨西哥中部的热带高山在冬季也有花朵可提供食物,加上气候凉爽适宜,既利于减少能耗,又可避免被冻死的惨剧。这里高大的神圣冷杉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遮风避雨,而且枝干离地很高,减小了蝴蝶被其它动物捕食的风险。为了保存热量,君主斑蝶层层聚集在树上。进入3月,白昼渐长,阳光越来越明媚。越冬代君主斑蝶渐渐活跃起来,并开始向北迁徙。不过它们是飞不到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雌蝶会在美国南部地区产下~枚卵,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化茧成蝶,再继续北上。如此接力推进4到5代后,君主斑蝶才能最终抵达美国北部和加拿大。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的完全变态。

秋风渐起,君主斑蝶勇敢地一路向南,飞往从未去过的越冬地,续写着千万年不曾中断的生命史诗。

本文选自年7月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