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复制链接]

1#
青少年教育系举行首届职教本科班毕业论文答 http://www.biyelunwena.com/lwtm/39943.html
青少年教育系举行首届职教本科班毕业论文答 http://www.biyelunwena.com/lwtm/39943.html

为有序有效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真真实现“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着力推广“情境教育”教学法,努力构建理想课堂,紧紧围绕课时目标,切实实施有效教学;加强校际沟通、交流,进而在“观摩中反思,在交流中提高”,深化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区域内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各学校之间教学教研工作的共同提高。全面普及名师课堂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和研究教科研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立足教学实际,认真探究困惑,促进学术交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青年教师展示才华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为新教师摩课创造机会,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永登县红城镇中心校要求和我校下片区工作计划,结合三校教学实际情况,于11月11日(星期三)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验活动。

授课内容

一年级《影子》王花老师

《影子》教学设计永登县红城镇下河小学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3、情感目标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感受"影子"带来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认识新笔画、新偏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影子的特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在老师指导找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预设: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3.板书课文题目:影子。(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4.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1.导学: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预设:(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4.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检查字音,识记生字。(1)指名学生拼读音节。师生相机纠错。(2)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其他学生跟读。(3)给生字组词或说句子。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1.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1)预设:生1:我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黑”是“白”的反义词。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狗”,反犬旁加“句”就是“狗”。生3:我会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生4: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生5:我还找到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我在前面,×××在后面。(2)师追问: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3)学生继续汇报。预设:生6: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宀”加上“匕”就是“它”。教师相机出示“宀”,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4)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5)教师追问:你怎样记住“朋”字?预设: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6)学习新偏旁“月”。导学: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7)学习女字旁。导学:这节课还有一个含有新偏旁的字,谁找到了?请学生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4.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5.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组内互读,互相评价)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影子都像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五、指导写字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强调第三笔是竖。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4.练写。(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年级第15课《大禹治水》郭海燕老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永登县红城镇野泉学校郭海燕课时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洪、*”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图片)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3.课件出示大禹的图片,简介大禹。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课件分批出示词语:课件出示:第一组:洪水*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第二组:继续教训驱赶耕种恢复安居乐业(1)接力读第一组词语,重点指导。①“灾难”中的“难”是个多音字。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出示课件,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③读了第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④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⑤将生字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的停顿。(2)接力读第二组词语,重点指导。①“耕种”两个字都是后鼻音。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教训、驱赶、恢复”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指导“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④课件出示句子:课件出示:洪水终于退了,*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⑤将生字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的停顿。三、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课件出示:洪难认被(1)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提示: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2)指导书写“洪、难”。①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洪:“氵”呈圆弧状,“共”字两横平行,撇和点分别对应上边的两竖。难:“又”捺变点,“隹”四横之间等距。出示写好“难”字的儿歌:“又”字书写小,人旁中线立,四横等间距,末笔横稍长。②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3)指导书写“认、被”。①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认:“人”的撇穿插在“讠”的下面。被:“衤”不要写成“礻”,注意“皮”的笔顺:横钩、撇、竖、横撇、捺。“又”字横撇短、捺长。②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2.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道”。(1)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道: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顺序:先里后外。“首”写得端正,中间两横均匀。关键笔画在于“辶”。出示写好“辶”的儿歌:首笔右点要高扬,横折折撇勿长,平捺一波要三折,捺尖出锋要稍长。(2)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灾”。(1)“灾”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宀”和“火”的大小关系,底下部分不应宽过字头。首点要居中,让左点与右钩位置对称。“火”字撇捺舒展,稳稳立正。(2)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4.指导书写独体字“年、产、业”。(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年、产、业”两字都是独体字。年:横笔画较多,中间先写横后写短竖。业:横画左右伸展,重心平稳,两竖长短有变化,间隔距离要适中。产:“立”中间夹的两笔都要写短,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3)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三年级第17课《古诗三首》冯天玲老师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永登县红城镇文河小学冯天岭

知识目标:

1.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一课时

《望门山》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古字切入,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老师出示“天门山”三个字的甲骨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真看,说什么字,根据字意,想像“天门山”是怎么样的山?

公元,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教师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

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打开课文,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3.初步指导读诗。

检查学生字读音,读出节奏,并采用多种方法读。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

什么叫“中断”?

从“断”的小篆写法展开想像是怎么断开的?

“断”和“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带着理解,读出江水汹涌的气势。(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2.学习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找中心字“回”有三种意思:一回旋,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

“回”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

再读。(学生齐读一二两句。)

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什么叫相对呢?举例理解。学生展开想像,体会李白的喜悦心情。

4.检查指导第四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1)“日边”指的是什么地方?

(2)理解读出温暖的感觉

(3)师生再读

四、链接拓展

1.出示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了解李白年轻时的远大的志向(课件出示李白的诗,学生齐读。)

2.了解要被举荐的李白快乐的心情,再读《望天门山》。(学生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天门山,并把这首诗工整地默写到画上。

(图文结合,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通过开展联校教研活动,有效整合、重组和优化各校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取各校有益的经验,优势互补,达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