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得了千古诗仙,做不了一介能吏读唐诗系列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点击上方蓝字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这首诗不长,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整首诗读下来,意境开阔而丰富,气魄豪迈而流畅,画面感十足。全诗用白描手法,紧扣题中“望”字,句句是“望”中所得,又不落“望”字,构思非常高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山夹江对峙,诗的前两句即从“江”和“山”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李白笔下的楚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有着冲决一切阻碍的力量,天门山呢,于是为它而开,让出了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写回来了。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如果说第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这一来一回的相互映照,本身就有着神奇的呼应和美感。更不要说附丽上读者对山和水的想象了。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承前面的第一句,写望中所见的天门两山雄姿;第四句承前面的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李白这首诗,想象奇瑰。在这两句中,他的望,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他“望”的立脚点,竟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因此,不是“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而是舟行江上,顺流而下,“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动态美感。

“出”字,逼真表现了舟行中望见的天门山的特有之姿,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迎面而来,展示着它的欢迎。

青山有情,那江上来客自然喜悦莫名了,“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传神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向天门山行去的情景。

这句中所蕴含的奔放、豪迈、飘逸和自由洒脱,均是非李白而不能有的气魄。

李白啊李白,你就是个无人取代的诗仙,干嘛非舍长取短,非要去经世济民呢。本来就和你天性不相符啊!

注:(文字和语音版不尽相同)

-End-

红尘同修,静观世相

外炼美好皮囊,内修净柔心肠

点桃花火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