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报告出品方/作者:,夏清莹)
1、需求复苏,政策与科技赋能助推行业发展
1.1、市场表现:全年行情表现不佳,估值处于低位
行业年跌幅较大,略微跑赢创业板指。全年申万传媒行业下跌26.07%,在申万各一级行业中排名29,跑输沪深指数,略微跑赢创业板指。估值处于低位,年末有所回升。传媒行业年PE一直处于低位,全年PE-TTM均远低于-年的PE均值33.23倍。年末申万传媒行业的PE-TTM为21倍,较年中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低位,有较大修复空间。
1.2、业绩分析:22年Q1-Q3营收归母回落明显
22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均有下滑。传媒行业22年前三季度营收为亿元,同比下降5.72%;归母净利润为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7.44%。主要是由于年疫情多地反复,线下消费娱乐等受到较大影响所致。22年Q3单季度营收、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与前三季度基本相符。22年Q3传媒行业营收同比下降3.54%至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3.87%至71亿元。
商誉逐步消化,结构趋于稳定。年,传媒行业商誉为.6亿元,占比资产达11.9%。之后几年比例持续下滑,到年Q3,传媒行业商誉为.8亿元,占比资产降至6.8%,与年持平。18年至今行业由并购产生的高商誉已经逐步被消化,商誉结构趋于稳定,近8成公司商誉占比不到10%,整体风险较低。
1.3、行业展望:政策引导+消费复苏,优质内容和创新应用助力行业发展
政策陆续出台引导产业发展,疫情政策优化消费复苏,内容质量仍然是核心竞争力。Z世代仍然为当下的消费主题,对于剧集、综艺、游戏领域的内容质量及创新需求有较高要求。在“限集令”政策下,重质减量、降本增效仍为数字媒体的核心发展方向。随着疫情政策优化,消费复苏,内容制作成本有望缩减,高质量内容仍是关键。电影、广告等领域也随着线下消费娱乐的复苏景气度回升。游戏领域随着版号的持续发放市场回暖,出海新兴市场的拓展以及VR游戏市场的逐渐成熟为游戏市场带来新空间。此外,电子竞技在政策的支持和规范下蓬勃发展。
科技助推行业新发展,创新应用持续落地。行业多领域都在探索新市场、推进创新应用落地。游戏方面,现象级VR游戏推动终端普及,海内外厂商均加强VR游戏内容的生态建设;电影方面,剧本杀、脱口秀、电竞观赛等拓展多元收入;视频平台发力元宇宙综艺,影视公司开启数字藏品、虚拟资产新业务;虚拟人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内容创作,AIGC在多个领域实现产品落地。
2、游戏:版号发放为行业注入新活力,电子竞技打开新市场
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规模持续走低,用户规模基本持平。年中国游戏市场表现不佳,全年实际销售收入.84亿元,同比减少.29亿元,下降10.33%;游戏用户规模6.64亿人,同比下降0.33%。其中第一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74亿元,之后几个季度持续走低,至第四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缩水至.9亿元,同比下降了19.12%。主要是在疫情影响下,消费娱乐需求降低、出海阻力增大、线下活动受阻。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也呈下降趋势,从第一季度的.32亿元下降至第四季度的.4亿元,其中第二、第三季度环比降幅超过15%,第四季度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仍然显著低于上一年同期水平。年游戏市场景气度不佳,但随着游戏版号恢复正常发放,出海业务的稳步发展,以及疫情政策优化后消费需求的逐步复苏,游戏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恢复。买量市场竞争加剧。年中国手游买量市场不及年,整体下降超过了10%。品类方面,角色扮演、休闲益智仍占据买量头部。动作、卡牌、角色扮演等均进入到买量新增频率榜TOP10,其中动作类游戏新增频率最高,位列年新增榜第一名。
海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游戏出海增速明显放缓。据统计,中国自研游戏近3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但随着海外游戏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国游戏出海增速自年开始明显放缓。出海收入增速放缓,持续拓展新兴市场。随着游戏出海增速的明显放缓,游戏出海目标也发生了结构性转移,虽然年中国移动游戏出海依然侧重于美日韩地区,但H1来自这些主要市场的合计收入份额出现下降,而游戏出海涉及的国家数量增加,中国游戏正在不断拓展新兴市场,进一步挖掘潜在机遇。
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以南美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地区异军突起,H1在全球手游市场规模整体下跌的环境下增长了10%。探索更多新兴市场,开辟游戏出海新大陆将成为各大游戏厂商出海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游戏出海进入到竞争更激烈的精品化阶段。目前,优势赛道趋于固定,游戏出海已经从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向精品化阶段过渡。结合不同品类游戏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可以将中国厂商在这些品类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分为三种情况:1)挑战者,即中国厂商目前份额较小,作为挑战者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类别。此类游戏以中度和轻度玩法为主。包括跑酷、音游、益智、和以Amongus及鹅鸭杀为代表的强社交类游戏。这些赛道的游戏大多风靡全球,部分赛道头部产品固化,挑战难度较大。
2)竞争者,以三消+、棋牌、MMO、卡牌、益智RPG游戏为代表,中国厂商在海外市场不乏头部产品,但在市场份额上与北欧、日韩厂商竞争激烈。需要在融合目标市场受欢迎的玩法题材下不断创新,做好本地化才能进一步发展。3)领先者,即中国厂商在放置、女性向、4X策略、Moba、吃鸡和开放世界RPG游戏上已有产品优势,处于领先地位,需要继续推陈出新,保持玩家活跃度与留存。
版号进一步发放,助力产业发展。年4月,沉寂已久的版号开始重新发放,4月发放了45个版号,此后逐次增加。其中,12月除发放国产游戏版号外,也重启发放了进口游戏版号,这是在时隔一年半后重新发放。年内共有款游戏获批版号,其中国产游戏款,进口游戏44款。版号发放的逐月增加以及进口版号的发放,意味着监管审核机构对新游秉持欢迎态度,游戏行业将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迎来新活力。政策助推,电竞行业发展稳步向前。年,电子竞技被定义为我国第78个正式体育项目,自年以来,相关支持性政策逐步出台,为电竞产业吸引人才、完善制度规范,电子竞技逐渐被主流社会所接纳,电竞市场稳步发展。
近年来,电竞已经成为集科技、竞技、娱乐、社交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初步实现成熟化运营,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上游内容授权、中游电竞赛事和内容制作、下游直播平台等。上游内容授权包括腾讯、网易、完美世界等游戏厂商,为市场提供精品游戏形成用户基础,目前,游戏研发市场由腾讯和网易主导;中游电竞赛事与内容是电竞产业的核心,赛事举办与俱乐部管理、内容提供是电竞的重中之重,电竞赛事如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和平精英职业联赛PEL等作为主要内容输出,吸引了大量用户;而电竞赛事往往需要运营公司来执行赛事的策划、推广等环节,国内目前已涌现出VSPN、ImbaTV等电竞赛事运营龙头。下游的内容传播主要以来直播平台实时传送,如: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
电竞市场规模及电竞用户稳健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约为亿元,同比增长13.5%,行业进入稳增长的阶段。中国电竞用户规模也于年增至5.06亿人次,同比增长1.2%,电竞用户增速有所减缓。随着电竞成为杭州亚运会正式项目、加之元宇宙、web3.0等新兴技术持续为电竞行业赋能,电竞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电竞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电竞游戏厂商通过自研与出海,打造自研电竞全球化格局。近年来,国内电竞游戏企业不断提升自研能力以减少对海外游戏的依赖,并以此为基础打开海外市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永劫无间》等国产自研电竞产品热度居高不下,每年举办的相关电竞赛事吸引众多观众观看;另一方面,国内游戏厂商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第五人格》、《荒野行动》、《终结战场》等电竞产品深受日本玩家喜爱,《和平精英》更是初步实现自研电竞品牌全球化布局。未来,国内电竞行业研发技术、营运能力、内容竞争力的增强是进军海外市场的关键所在。
2)新兴技术持续为电竞产业赋能,助力电竞产业发展。随着5G、XR、AI等技术的兴起,电竞行业也在持续发展。5G在提高网络速度、降低网络延迟中表现优异,极大地优化了电竞赛事的网络环境,降低了网络延时对电竞选手的影响,提升了赛事的质量与观众的观看体验。XR技术的沉迷与交互属性也逐渐在电竞领域崭露头角。年LPL英雄联盟嘉年华、和平精英《PEL春季总决赛》、《COA全球总决赛》、《电竞NeXT冬季赛》、《哈利波特》、《第五人格》等都采取了虚拟直播的方式进行拍摄,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人工智能技术使电竞领域“数智化升级”。一方面,AI可以在电竞直播过程中实时追踪选手游戏的动态,提升观众观看体验;另一方面,AI玩家可以成为电竞选手的“陪练+数据分析师”,提升电竞战队的整体质量。
3)电竞与线下文旅场景加速融合。目前,“电竞+文旅”是市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