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任泽平对谈尹烨生命科技生物技术和健康长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目录

01长寿:乐观与终身劳作

02人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3乐观:多巴胺与内啡肽

04边界: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

05正心正念:房产、争议与瘟疫

如何才能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古有秦始皇的不老梦,今有研究线粒体基因组。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口、生育、房子等问题又面临着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期大咖会客厅,任泽平博士邀请华大集团CEO尹烨博士做客泽平宏观直播间,围绕“长寿、人口、乐观、房产、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近期热议话题展开讨论。

大咖会客厅

长寿:乐观与终身劳作

任泽平:那我先问一个大家都会感兴趣的问题。人活着不就图两个吗?一个是快乐,另一个就是长寿。

这是您的领域,您说这个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一个说法是因为基因,人生下来就决定自己能活多久,还有的说是习惯,还有的说是饮食,究竟哪个更重要?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怎么实现人的长寿?

尹烨:一般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会先把它拆一下。其实您刚才讲了,人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开心乐观。如果不高兴或者处于失能状态,比如说在ICU里面,有很好的待遇,有钱可以延续十年二十年生命,但是那种活着的质量已经很差了。所以我更希望的是,我们在讨论生命的长度的时候,也重视它的质量、广度和丰度。

我说的这个丰度,不是说翩翩风度,而是这个它的多样性。它需要很丰富,每一天都过得很有价值。

如果说都活80岁,有些人真的能过出别人好几辈子的经历,而有些人可能活了个无志空长百岁,他的一生并不算很完美的体验。如果从一个狭义的角度上讲,根据去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距离在遗传背景上非常相似的其他一些东亚国家还有空间。

任泽平:说到相似,尹老师,我想起咱俩有两个共同点。第一都是七九年生的。第二,咱老家都是山东的,你是齐国,我是鲁国。齐鲁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鲁国比齐国有文化,齐国比鲁国有钱。但齐鲁大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交朋友。

尹烨:是的,好客。那就沿着相似点说,比如日本,关西地区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接近90岁,也就意味着有相当比例的人过百岁了。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很多长寿女性都很快乐,很开心。

我奶奶也是,一共活了岁。她在多岁的时候,我给她做了一次体检,各种生化指标几乎都在参考值居中的地方,都很好。那最后走的一个原因,并不是说有特定的毛病,而是到了死亡这个程序。我奶奶有什么事情是最值得学习的呢?就是她特别乐观,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她觉得很难受。她耳朵背的很早,所以家里面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她听不见,耳不闻心不烦。

一个人的寿命,其实基因是有一个上限的,你后面怎么去努力,只能是接近这个上限,而不能突破。

我们能看到一些关于极端长寿的研究。什么叫极端长寿?就是要过岁,岁都不算。对岁以上的极端长寿者,有一个兄弟或姐妹也超过岁的概率比一般的人要高很多。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确实是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确实这些人就是长寿。但是人类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关于寿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差不多岁,这是现在看到的上限。在接近这个寿命的时候,后期心态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你要承受有一些零部件没那么好用了。比如说眼睛花了,耳朵背了,可能肢体运动都不行了。所以必须得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这个我觉得是第一位的,所有的今天长寿老人的共性。

涉及到长寿与否的十七八条因素里,占比最高的是乐观,大概93%的老人都强调要心态好,同时,他们终身在劳作,可能是学习,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务,可能是带自己的孙子。没有谁是真的所谓的退休就躺平或者是摆烂的。这两条很关键。简单的讲,就是心态好,然后就是学到老,干到老;有精神头,不怕打击。

任泽平:看来大家都想活到岁,首先要乐观。第二个,得有点事儿干,或者有点追求、向上的精神。

人口: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尹烨:任老师,我反问您一个问题。我看关于出生人口,您最近也讲了很多观点,引发大家很多的思考。我奶奶是年出生的,她生了七个孩子。到我父亲那辈,像我们就变成独生子女了。去年我们看到出生数据,不到0万人了。中国14亿人口,全球80亿人口,我们人口占比是1/6多一点。但是全世界一年新生九千万个孩子,我们不到一千万个,只有11%。

任老师,有没有哪个国家通过一些方式能把低出生率再拉起来?以及,您觉得人口问题要怎么解决?

任泽平:我觉得尹老师问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人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世界上伟大的国家,首先是一个民族。拿家庭来讲叫人丁兴旺。

当年日美贸易战,很多人讲日本是金融战败。其实如果了解那段历史,你会发现日本是人口战败。没有八五年的《广场协议》,日本一定会在九十年代被美国甩下一大截。因为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是1.3。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占1/3。美国的总和生育率是1.9,每年还有万的移民。所以你怎么跟他干?干不过。最朴素的道理,比如说年轻人就会创业,65岁以后谁创业呢?所以全球的独角兽一半在美国,日本基本没有。日本可是发达国家呀,世界上排在第三位。第一是美国,第二中国,第三是日本,第四是德国。

独角兽企业一定跟年轻人口有关。现在印度的独角兽企业为什么起来呢?就是印度有活力,年轻人也开始增多。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年是1.15。今年总和生育率跌破了1.1。未来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要跌破1。我们一代人少一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为什么这几年我和梁建章等一批的学者呼吁这个问题。“放开三孩”我做了点贡献,不是说我生了仨,是因为很早我呼吁了,后来形成了一些社会共识,加快了这个到来。

我们的总和生育率是1.15,联合国代际平衡是2.1,美国是1.9,法国是1.8,英德这些欧洲主流国家都是1.6-1.7。日本的老龄化全球最严重,是1.3,比我们还高。所以说中国现在的少子化已经到了非常惊人的地步。

我们再说老龄化。中国的婴儿潮是什么?人口红利有一个数据,-年是中国生育的高峰。

那时候中国生育率是多少呢?一对夫妇生六到七个孩子。所以六七十年代,大家知道有个词叫七大姑八大姨。70年代末,我们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像印度,包括越南都实行过计划生育,但中国相对更严格,导致了70年代末我们的生育率断崖式下降。

生育率曲线,-年我们的总和生育率是6-7,到了70年代末一下降到1-2。这一波人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中国过去为什么高增长?比如说年,我们加入WTO,主流劳动力人群正好是二三十岁。中国人多,人年轻,人便宜,所以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房地产为什么有黄金20年?就是这一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

大家算一算,-年出生的现在多大?年出生的,61岁。年出生的,也47岁。所以中国现在主力劳动人群是47到61岁,这波人未来加速地退出劳动力市场。

中国有几个事情是必然发生的。第一,老龄化加速到来。第二少子化严峻。第三个,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会抬升。第四个,抚养负担上升。第五个,社保负担和医疗负担会加重。第六个,延长退休必然会发生。这是大势所趋。像美国是67岁退休,日本是70岁法定退休。

还有一个就是降低我们的婚育年龄。现在女性是20岁,男的22岁。这个改革是迟缓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法定婚姻年龄基本是18岁左右。

不是说18岁一定要结婚,是把选择权还民。还有就是普惠的托育服务供给。从放开生育到鼓励生育,这都是大势所趋。

尹烨:任老师这边讲的很清楚。其实虽然说是研究,但这几个数据一摆,好像是小学数学就能够想明白的问题,而这些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它就是真实发生的问题。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它都来了。所以我们得做好准备。那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任泽平:现在中国要做几个改革。第一,延长退休年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现在是男的60岁、女的55岁退休嘛,可能都要顺延五年。究竟是渐进式的还是一步到位,这是技术问题,但大势所趋。

第二,鼓励生育。我一直在呼吁鼓励生育的问题,建议发放生育津贴。大家为什么不生呢?肯定是因为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高。经济学上讲,叫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成本高了,就要降低它的成本。

有没有国家成功的从低生育拉上去的?有,法国。

法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每孩每月补贴到欧元,大约合两三千人民币。第二个叫普惠托育服务供给,0-3岁入托是公益免费的。咱们经常讲,一孕傻三年,主要是因为生育对女性的束缚比较大。所以到了1岁之后,一个公益的托儿所就把女性给解放出来了。尤其现在知识女性为什么不愿意生?因为用三年的黄金职业生涯生孩子,机会成本很大。

第三,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像欧美这些国家都有法案。比如说招工,不能问这个女性生没生过孩子,不能问以后要不要生孩子,甚至都不能问她有没有预产计划,这就叫属于就业歧视。

第四,辅助生殖纳入社保。辅助生殖有试管婴儿,冻卵。在美国、欧洲,冻卵和试管婴儿是可以纳入社保报销的。女性在年轻时候不想生孩子,因为要拼事业,但是她过了30岁以后,卵子质量下降了,这个就可以通过冻卵技术来解决。从经济学的角度它可以纳入社保。

前一段时间我看卫健委、医保局就专门讲过,把部分的辅助生殖纳入社保,但是占比只是占10%。欧美国家占大部分。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它未来逐步会推动起来。人口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经济的永续发展,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幸福。

我们过去的人口结构是金字塔形,现在是柱状,未来可能是倒金字塔。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没有年轻人。满大街放眼望去,一半都是65岁以上,这个社会都没有活力了。

人口问题无论是对国家还是每个家庭,都是关系非常大的事情。如果说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这个结果不改变,都不需要美国贸易战。联合国测算,30年以后,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1/3。总和生育率只有1,国家谈何发展。所以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是有责任的,就是把这个事情告诉大家。

公共政策是怎么形成的?我原来在国务院参与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其实很简单。它首先是基于科研,然后形成社会共识。公共政策很难去大幅超前,所以说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就有责任让这些专业领域的常识尽快变成社会共识,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最近呼吁一件事,引发了一些争议,把法定结婚年龄再降到18岁,微博成了热搜第一,引发网上一片讨论。有骂的,也有支持的。但再过三五年,大家就会觉得这是常识,这就是我们的贡献。

尹烨: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科学跟教育是在一起的,技术跟产业是在一起的。技术在过去我们叫异想天开,在今天咱们叫勉为其难,明天就叫习以为常。等到习以为常的时候就没机会了。

就跟您刚才讲的是一样的,如果说真的什么都不改变,到了深度老龄化时再想,连能生育的足够人口都没有,怎么解决呢?可能就真的是为时已晚。

我稍微补充一点,刚才讲到辅助生殖这个问题。首先我是特别赞同冻卵的,包括冻胚。我更想提的一句话是要冻精。为什么要提冻精呢?我一直半开玩笑地讲,其实可能对一个民族人口质量有重大危害的,就是我们这些仍有生育能力的老男人,我加个“老”字。咱们如果发火,得病或衰老,我们的精子是会累积一些有害突变或者是甲基化标记的。

像北欧现在女性比男性的结婚年龄要大,中国这个比例据说也在大幅度提升。其实我觉得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确实这几年中国女性各方面的进步要比男的表现的更突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两性平等的角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大五岁来讲,各位男同胞真的要想同年同月同日死,还真得找一个可能比您大五岁的老婆。这可能未来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乐观:多巴胺与内啡肽

任泽平:刚才你讲的长寿的秘诀,第一是乐观,第二个是终身劳作。那么怎么才能乐观呢?有一次我看过一个paper,有三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他们研究发现乐观是长寿的秘诀。大部分疾病都跟抑郁有关。抑郁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极为有害的物质。

这方面我是外行,但给您抛个引子,在您看来,怎么才能乐观?为什么乐观让人长寿,它背后的机理是什么?

尹烨:其实我们先把它拆开讲。我们一个人,有三十到四十万亿个细胞。现在我们彼此在沟通,在交流,但是咱俩每说一句话,几百万个细胞就死了。同样的,几百万的细胞也新生了,这一刻你的新陈代谢是在大幅度发生。所以不光是说你好不好,是你的细胞也要好。有的时候你吃的挺好,但为什么感觉这个胃很难受呢?因为那个细胞不爽。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怎么让你身体尽可能多的细胞处于一个良好状态,细胞健康。要稍微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么去理解的话,不管是抑郁或者说负面情绪,它带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这种强压力下会产生慢性炎症。发炎是一个人体正常的一种功能。发烧就是发炎。我们有的时候被细菌感染,红肿胀这些都是发炎。短期的发炎是保护你,长期的发炎就是消耗你。相当于一直有一个事情,你搞不定它。那慢慢的这种积累,细胞不好好活,可能就导致最典型的比如说糖尿病,比如说慢性的疼痛,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肠道菌群紊乱。还有最麻烦的,癌症。

刚才说的这一切都是期望你不要长期的处于一种慢性炎症或者是亚健康的状态。焦虑、抑郁、躁狂,甚至有些人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互相紊乱等等。这一切,其实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前两天星云大师刚刚离我们而去,他其实也给大家讲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其实我们每一天对万事万物应该是放下的状态。您刚才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激素:多巴胺。

咱们见面高兴不高兴,就是这激素调配的。从还原论的角度上讲,这几个激素就可以带来你的状态。但不能说没什么事儿就给你打点激素,就一定会好。我们只是讲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就比如多巴胺,一喝酒就会分泌多巴胺。

任泽平:说到这,您给我们好好讲讲。我爱喝点酒。有时候吃饭,大家都不大熟悉,坐在一块儿,喝了酒以后很快就称兄道弟,整个人就兴奋起来了,变得开心了。在我们老家有句话叫,酒是开心的钥匙。您给我们讲讲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尹烨:首先,我们不鼓励任何人喝大酒,因为喝大酒对器质上有损伤,尤其是对我们神经系统损伤是很厉害的。有三类人,要控制或者是不能喝酒。第一类:孕妇。因为对胎儿有影响。第二类:青少年。比如说十几岁的男孩们,一旦喝了酒,到了成年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产生暴力事件。因为那个时候还是神经系统在构建的一个过程。第三类:65岁以上的老人。心血管的抵抗能力没那么强。

实际上,单纯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只要喝酒就必然对细胞有损伤。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包括您刚才讲的社交、工资、成就,确实都跟适度饮酒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从人的几个最基本的激素去分析,适度饮酒以后多巴胺很快就会分泌。

任泽平:大家都知道多巴胺让人快乐,适度饮酒为什么分泌多巴胺呢?

尹烨:因为饮酒实际上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类似于从肝脏直接去激活在脑中的多巴胺回路。我们脑中有特定的区域会表达多巴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酒就会把这个回路给快速地激活。

有了多巴胺以后,你首先心里边儿就会高兴。再往后讲社交,害羞的人突然能讲出话来了。甚至有的时候,比如说这个人英语原来不咋地,喝了点酒,突然讲英语变得很流利了。就是他的一部分中枢被压制了,另外一部分中枢被激活了。

包括您刚才说的,有时候特别想跟周围的所有人去拥抱,是因为它可能还会产生催产素。女性分娩的时候会产生催产素。催产素就是一个拥抱的激素。喝完酒以后,大家特别想互相抱一抱。

尼采提出三变,最开始当骆驼,中间当狮子,最后变成了婴儿,随遇而安。比如我跟任老师都属于抗压比较强的,谁怼两句,说就说吧,无所谓。有人夸你也别觉得飘飘欲仙,咱们得见真章法,凭真本事解决问题。所以其实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我最喜欢用的词,就是达观,你就是你自己。坚强的反义词,不是所谓的脆弱,是不坚强。脆弱的反义词是不脆弱,是你对心里的事情特别笃定。

其实亚洲人绝大部分降解不了多少酒精。所以你看我们喝酒了以后,很容易就脸红。但是您刚才说,您也馋点酒,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度控制量。前面吃点益生菌,后面可以吃一点护肝类的药物,中间不断喝水来稀释它,就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缓释,胃肠道的感受也会好。

任泽平:确实如此,小时候,父亲爱喝酒,逢年过节经常弄点小菜说泽平你过来陪我。我那时候小,也不喝,但是他就要那个气氛,一家人陪着他,他自己整点儿,看着父亲满面红光的样子,我们也打心底里开心。

长大以后,我发现喝点酒确实可以让人感到快乐。尹老师也提到了,适量饮酒能分泌多巴胺,喝酒使人快乐是有科学依据的。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是中国酒业协会的顾问,虽然在酒方面没有经济学研究的深入,但也是小有研究。

我最近很爱喝的一款酒是梦之蓝手工班,它跟原来我们北方酒桌上常见的酱酒有很大不同,口感更绵柔,好入口。现在粗犷的酒桌文化其实早就不流行了,喝太多、喝到失态,这就失去了美酒酿造美好生活的初衷了,相比起其他酒,梦之蓝的整体外形、做工、自身的文化底蕴,都更优雅更高端,我很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大家喝几杯梦之蓝,喝几杯手工班,在很舒服的状态下达到微醺的感觉,聊点轻松的话题,身心都很愉悦。

昨天,正好有几位福建和新疆的企业家来,我带了几瓶洋河主打高端市场的梦之蓝手工班,推杯换盏几轮下来喝了不少,对于它的口感都很认可,更重要的是,第二天大家没有任何的不适,反而感觉很轻松畅快。

咱们常说好酒是喝完睡一觉头不疼的,是让人舒服的,这里要向您请教,第二天上不上头,它从生理学或者生物科学上是什么样的区别?

梦之蓝社区更好的时代,值得更好的你。1篇原创内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