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www.csjkc.com/zjtd/m/421.html作者:Uni酱
来源:UniCareer
最近美团logo“变色”成了大家闲聊的话题
这时Uni酱仔细观察了下手机中的app
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现象
基本所有App的logo都是一只动物
为啥各大app都这么喜欢用动物做logo?
与他们的品牌定位和营销有什么关系吗?
01偏爱动物的各大品牌
其实不仔细盘点不知道,仔细盘点下就会发现品牌们多么喜欢用动物做LOGO,比如腾讯的企鹅、百度的熊爪、京东的狗、美团的袋鼠、迅雷的蜂鸟、UC的松鼠、探探的狐狸……
*图片来源:网络
不止这些国内手机APP,还有很多闻名全球的大咖企业或者品牌形象也是如此。比如闻名全球俘获万万少女心的一只猫,HelloKitty。
*图片来源:网络
又比如大家熟知的豪车法拉利,一只脱缰桀骜不驯奔腾的野马。还有那个看标志就知道,牛气冲天的兰博基尼。
*图片来源:网络
02为什么品牌都偏爱动物做logo?
1品牌联想传递价值
提到品牌视觉建设,不得不提到CIS理论。CIS全称是企业识别系统,它把企业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企业的理念识别(MI)、企业行为识别(BI)、企业视觉识别(VI)。
*图片来源:网络
LOGO设计属于VI系统之中,通过它可以传递出企业的核心理念,包括对外宣传和对内发展的统一标准。LOGO设计不仅需要美观,更要能准确传达品牌的核心价值和观点。
就像京东的金属小狗强调3C产品的忠诚可靠一样,闲鱼一句“让闲置游起来”打开了在鱼塘买卖的新大门,猎豹的矫健身姿与WiFi的快速媲美,形成了很好的联想。
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肯定是先于视觉定位出现的。本来的CIS是首先指出公司和产品的核心和竞争力,制定出发展理念,再建立起统一的视觉传播,从而去推广到对内外的传播。通过良好的的VI设计可以让消费者自发联想起一个品牌的理念,赋予品牌更多情感联想与价值认同。
2亲和力塑造品牌人设
回想起传统的老品牌,都爱用一些美好寓意的词语,比如瑞蚨祥、荣宝斋、全聚德、同仁堂等等,这些优雅的形容词会给人良好的联想,但问题也在于联想是非常抽象缥缈的,毕竟,形容词远没有一个名词来得具体直接。
*图片来源:网络
早些年,大街小巷还没有被网红店占领的时候,家门口生意最好的无一不是打着“张姐早点”、“刘叔修理铺”这种名号,朴实的质感、朗朗上口的名字更容易打造亲近感。但是作为一个有长远发展战略的品牌,肯定不能叫“马爸爸的店”,于是动物形象成为塑造亲和力的一大武器。
活泼机灵有生命力,动物远比植物更有亲和力,又比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更有可触感,这些拟人化形象融入到品牌IP的血液之中,让用户相信,品牌是活灵活现的,有生命力和延长性的。
03多元表达全方位触达用户
多元呈现的方式也是动物形象的一大亮点。以动物形象为基底,一是可以利用其或蠢萌或调皮的形象做为线上传播的主要元素,出现在海报、视频、H5甚至植入等传播渠道之中,增加多元化的素材来源,这比单一的公司图标更有感染力和趣味性。
*图片来源:网络
二是更能赢得粉丝喜爱。当代年轻人热爱新潮,喜欢分享,一旦有了好玩的参与情景,最爱去打卡互动,只有留下照片,才能具有社交资本。在线下大型活动之中,毛茸茸胖乎乎的动物玩偶能够激发现场的自参与热情,更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动物化的形象完全可以突破二维空间的限制,立体真实的出现在手办、大型玩偶、文创等周边之中,又成为抽奖送礼、回馈粉丝的最佳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也许企业并不需要靠延长产业链来挣钱,但是这种线上线下联动推广的方式,让品牌有了更多的触达点,有了接触就有了对话,有了对话就会产生了解欲望,这或许是由自嗨变成共动的一大途径。
04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营销
随着阿里系的崛起,诞生了一大批新品牌如韩都衣舍、三只松鼠、林氏木业、膜法世家、茵曼、裂帛等,他们被称为:淘品牌。然后又随着腾讯系的崛起,又诞生了一大批新品牌如罗辑思维、大V店、喜茶、瑞幸咖啡、植观等,他们被称之为:微品牌。
于是就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产生了一个新的品牌连接方式和对话模式——IP,品牌就是IP的一种。IP概念炒的很热,但如何打造IP众说纷纭,没有结论。其实回归基本来看,对于企业来说,最本质也最重要的事有二个:一为打造产品;二为打磨内容。
1打造产品
产品只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物体,产品内容化才能真正赋予产品以生命和灵魂。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创造差异化成为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而追求产品差异化的同时,也因此影响着人们对于品牌的认知。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商业交流的不断加深,产品趋同这是必然的趋势。好的创新会被大家所模仿,坏的设计和功能会被集体淘汰,整个同品类的产品都会变得越来越好,但不同厂商之间的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今天的产品设计,需要加上故事性、表情化、人格化、价值观、仪式感、话题性、网红力、设计美学、跨界演绎。买完不想拍照发票圈的产品,都不是好产品。比如江小白的大红大紫,就是将产品当成一个承载内容的载体,产品即连接用户的内容。其实这几年在瓶子上做文章的品牌也是越来越多,可口可乐的呢称瓶、红星二锅头的世界杯、麦咖啡的对话杯、还有味全每日C的理由瓶。
*图片来源:网络
味全每日C的理由瓶尝到了甜头,味全又开始做Hi瓶,《微微一笑很倾城》的台词Hi瓶让味全每日C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90%。紧接着,年春节前味全又玩起了拼字瓶,开放给用户参与,生成UGC内容,又创造了一波声势浩大的话题。
2打磨内容
IP把内容当成产品一样去设计,可复制、可迭代、可衍生、可持续再创作,不断累积粉丝资产和传播动能,不断维持内容热度,制造新的话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