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响下,宅在家中成为了主要的生活方式,不能进入健身房训练,不能去室外跑步运动和娱乐,慢慢的在家里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大家日常运动的地点。
晚会中统计出,上半年运动器械的销量逐步上升,其中筋膜枪销量增长20倍,划船机增长%,总体的健身装备成交额增长了69%。
筋膜枪是笔者在年初便观察到的有爆发潜力的品类,原理是利用高频振动来缓解肌肉僵硬和酸痛,替代掉传统的泡沫轴、按摩球等,也可以在日常疲乏时用于按摩。
从智商税到健身房人手一把,市场交织了对筋膜枪的质疑与不理解,一直以来,这两种情绪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同时存在。
有人认为筋膜枪只是新时代的智商税,没有技术含量,本质上就是曲线锯改造的工具;也有人把筋膜枪视作解决运动后肌肉酸痛难题的神奇工具,爆红的原因不难看出,只因其抓住了健身人群的刚需,背后是理解消费者与洞察人性。
去年12月,淘宝发布了《90后惜命指南》,筋膜枪销量增速%,远甩其他运动产品几条街。
筋膜枪到底有没有用?真的可以哪里不爽打哪里吗?运动康复师、原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物理治疗师黄涛表示:
筋膜枪作用于覆盖在肌肉表面的肌筋膜,在物理刺激与肌肉升温的双重作用下,肌筋膜的弹性延展性会增加,筋膜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放松身体肌肉。
在黄涛看来,与按摩仪等相比,筋膜枪更加方便,可根据肌肉的走向进行放松;还可根据需要放松的肌肉的深浅,对压力、振动大小进行调节。
△内窥镜下显示的筋膜(图片来自于网络)
关于筋膜枪的种种极端想象,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问题,筋膜枪究竟为什么卖这么昂贵?背后究竟有什么技术含量?
在做出消费决策之前,先确定自己的诉求,你希望购买到的是低价低质商品,还是价格合理的优质商品?
不少消费者都忽略了一点:一分钱一分货。低价往往意味着质量下降,利润越高,用于宣传推广上的费用越多,因为无需付出研发成本,无需考虑安全及质量问题,自然就省下了一大笔费用,可以用来投放广告、上电视节目,做更凶猛的营销。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筋膜枪产品鱼龙混杂,品质良莠不齐,口碑也是两极分化,是在朋友圈买99元的筋膜枪好?还是卖元的筋膜枪好?价格差异实在太大,这让很多有购买想法的小白无从下手。
在此笔者给出一个建议:尽可能选择价格在~元区间的筋膜枪,因为筋膜枪的价格是有门槛的。
市场价低于元这道槛的筋膜枪,就是一个会振动的按摩棒,或随时有可能爆炸的电钻。基本没有放松作用,还有可能会损害人体。
由于目前筋膜枪电机机芯不同,各个价位的筋膜枪实际带来的体验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许多无良厂家使用曲线锯、电锤或冲击钻等装修工具配件组装筋膜枪。
这种劣质的筋膜枪虽然价格低廉,但它并不是专门为人体设计的,缺乏人体保护机制,作用力度、振动频率未经验证,安全性和品质也无法保证,极易造成筋膜及肌肉挫伤、肿胀疼痛、永久性损伤等问题,噪音极大不说,外观往往也十分粗糙,还有随时爆炸的风险。
对于这种要和身体亲密接触的智能产品,最怕的就是安全性不过关,建议各位消费者在选购时,首选最先进攻筋膜枪市场、有大平台背书的国产品牌,而非团购平台、朋友圈渠道上几十元一把的杂牌筋膜枪,相比之下,他们更成熟、更有经验,研发成本更高,品质也更有保证。
目前国内销售的筋膜枪品牌基本可分为三个梯队:国外贵价品牌(美国Hypervolt),国内自研品牌(云麦、麦瑞克),不知名杂牌(以下的)
贵价的筋膜枪在笔者看来,品牌的溢价要远远大过于功能本身,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消费能力的符号。
如果不是有健身社交需要,咱们普通人群没必要购买0+的筋膜枪,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有质量保证的品牌。
低价有低价的受众,高端往低端做容易,低端往高端做难。最近在小米上众筹的麦瑞克显然是想靠这一波低价攻势圈住无运动基础的大众。
然而麦瑞克新出的这款筋膜枪是否真的如宣传所言那般实用,质量如何,耐久度如何,才是小白用户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