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生鱼种苗“畅游”国内外-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作为中山最大的生鱼苗种场,每年从三角镇裕荣鱼苗繁殖场发出去的杂交生鱼苗高达5000万尾,其中70%销往省外市场。三角镇是全国最大的生鱼鱼种供应地,全镇大大小小的生鱼孵化场有20多家,今年全镇生产杂交生鱼种苗有望超过7亿尾,产值近3000万元。他们开发的"惠农1号"杂交生鱼苗远销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成为我市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农业品牌。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经济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站名称、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开发生鱼杂交新品种三角镇是生鱼人工养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群众养殖生鱼。近两年全镇杂交生鱼的养殖面积稳定在2500亩左右。1993年,“香港生鱼”(香港地区斑鳢)被引进三角镇,为水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种质退化等诸多原因,1996年后香港生鱼弊病显现——成活率低,饲料系数高,养殖成本高等。2000年起,三角镇农业部门和裕荣水产种苗繁育场一起在相关水产专家的协助下,首次在我省开展了将两湖及以北地区的乌鳢与香港地区的斑鳢进行杂交育种的研究工作。经过两年的不断试验和养殖对比,摸索出了用“两湖生鱼”即乌鳢的成熟雄性与香港地区斑鳢的成熟雌性杂交的新技术,利用它们之间的种间远缘杂交和地理上的远缘杂交,首次在我省乃至全国获得生鱼杂交新品种——“惠农1号”杂交生鱼。每亩增产超1250公斤“新品种与香港生鱼相比,在生产上有明显的个头大,生长快,抗病力强,养殖成本低等优势。”裕荣鱼苗繁殖场负责人梁桂洪说,同时,杂交生鱼养殖后,改变了以往只能用冰鲜鱼投喂的方式,而用膨化饲料投喂,大大减少了养殖水体和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了乌鳢养殖一直以来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今年,“惠农一号”杂交生鱼育种技术,获得2008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家鉴定称:“惠农一号”比亲本斑鳢的生长速度快50%,相同养殖周期内的上市规格要大50%,平均每尾重量超过600克。由于其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平均亩产达到2550公斤,增产超过1250公斤,养殖成本降低20%。从2003年起,三角镇杂交生鱼进入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