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http://m.39.net/pf/a_6344211.html许栩原创年读书笔记第12篇《中国好采购2》,宫迅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年1月版。
这是一本采购案例集,收录的是“中国好采购”千人大会年、年的获奖案例。本书采用案例+点评的结构,收录了14个案例,分为采购降本、国产化采购项目、采购谈判、采购价值提升、数字化采购五个部分展现。
我也有幸参与了其中一个案例的点评(我手头所读的这本正是因为参与点评而获赠的赠书),感觉案例非常精彩,也非常真实,给我颇多的收获。(我参与点评的是第七个案例《年度降本谈判,挖掘双赢空间》。)
不过,有点不好意思的是,从拿到这本书到现在快一年了,我才真正的读完,实在是愧对送我这本书的陆小妹,就用这篇迟到的读书笔记,表达一点歉意吧。
按照惯例,记录五个读书收获或感悟。
一、人最缺的一种才华,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才华。
这是本书前言中宫迅伟老师说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解释举办“中国好采购”案例大赛初衷(提供采购人展示才华的舞台),但我看到这句话却有着别样的感慨。
我曾经自诩为一个文人(是曾经,也是自诩,现在不会了,知道自己远远不够格),所谓文人,往往有一个臭毛病,怀才不遇,也就是认为普天下没人懂得你。
就是因为这个臭毛病,就是因为所谓的“怀才不遇”,让我迷失了近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啊……),也错失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时代)。
看到宫老师的这句话,“人最缺的一种才华,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才华”,我想,如果最初(也仅仅是如果),我知道了这句话,如果我去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我会发现,原来自己那所谓的“才华”有多么可笑,那么,我就不会“怀才不遇”,或许,也就不会迷失。但,仅仅是如果。
附图,达克效应:发现自己愚蠢需要很高的智商——你懂得越多,才知道不懂的越多。
二、骏马、马鞭、缰绳与人才。
这组词出自第一个案例《跨部门技术降本管理实践》。作者提到技术降本的四个关键要素(专业技术、项目管理、管理技术和人才),作者认为,如果把技术降本比作一辆飞奔的马车,那么专业技术就是那匹奔驰的骏马,项目管理就是挥舞的马鞭,管理技术就是手握的缰绳,当然,最核心的要素是驾驭马车的人,也就是人才。
我非常认可这个观点,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如果不解决人的“专业”问题,再多专业的技术、专业的设备都无法解决管理问题。
某家企业,花了大几百万上一款较先进的ERP,为了“专业”舍得花钱(他们企业不算大,几百万相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投资)。但是,对人却不怎么上心,大部分部门负责人(经理)的工资不到一万。结果,不到一年,这款先进的ERP被束之高阁不说,整个管理团队还心力憔悴。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这几乎是一个确定的结果。
所以,最核心的要素是驾驭马车的人,管理要解决的“专业”,首先是人的“专业”。
三、采购工作的核心是帮助供应商提升能力和降低成本。
这句话来自第三个案例《精益,帮助供应商成本领先》。“采购工作的核心是帮助供应商”,这句话初看有点反常识,细看则是一杯浓浓的鸡汤。拿鸡汤当饭肯定真傻,但少量的鸡汤不仅味道鲜美,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所以,我们不妨喝下这杯鸡汤。
采购共赢的词说了很多年了,但除了面对自己无法撼动的巨无霸供应商外,采购方能走出“我是买方我老大”的,微乎其微,几乎绝无仅有。比如我参与点评的第七个案例《年度降本谈判,挖掘双赢空间》,其标榜的是“双赢”,但其采用的是“零和”,以压制供应商获得自己的单赢。
如何共赢呢?莫过于帮助供应商提升能力,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当然,需要真实的行动,而不仅仅是口号。
四、经销商的价格比厂家价格低。
一般认为,采购某款产品,绕过经销商直接找厂家比较好,至少厂家的价格比经销商低(中间商赚差价)。但是,事实上,直接联系了厂家,往往发现厂家的价格不仅很高,并且其它条件也苛刻(比如账期)。
因为我并没有直接从事采购,知道这种现象,但一直没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刚好,看到本书第六个案例《电视广告采购实战案例解析》的第二个点评中,有一段解释,觉得有点靠谱,就懒得自己思考了,直接摘抄下来。
经销商的价格比厂家价格低,其实这一点儿都不奇怪,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厂家有自己的规定,给经销商的价格折扣比给最终用户低很多。经销商是厂家的大客户,而最终用户的需求属于零食,最终用户并不是厂家的目标客户,面对厂家,客户的议价能力不强,而且厂家新建一个客户资料要走一套审批流程,比较烦琐。另一方面,经销商一般在地理上与客户更接近,他们期待未来与客户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愿意给予更优惠的条件。
五、领导,不要等待被说服。
第五个案例《乘用车离合器关键零件国产化项目》提到项目启动的第一大挑战是领导层的支持与批准。第九个案例《模式创新,让采购价值再创新高》的第9个点评中也有一段话: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其实很多时候烦恼的不是没有好想法,而是如何让想法有效快速落地。
有创意有想法是很好的,但关键在于你这个想法能够落地,或你有办法使它落地。而使想法落地的首要条件是管理层(领导)支持。
如何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呢?第五个案例的解决方法是用SWOT分析法对项目做了分析,从成本、产能、供应链稳定性和供应商战略方面向领导做了汇报。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和方法,站在领导的角度向他们阐述优劣势与机会威胁,比我们自个儿怨领导不放权(或太谨慎)要有效的。
但是,我更希望的是:当我们提出想法,领导最好能更主动的思考这个想法(或询问这个想法),而不是等待被说服,不要等待被说服,因为,下属或许没有你那么高的情商。——当然,这是我想象的职场,真实的职场,仍是需要我们说服领导。
我一位朋友前段时间提到了一个感慨。他说,他在上一家公司提出了很多思路与想法,但他在职的时候,几乎都被反对(有时甚至认为一无是处或不可能)。但是,在他离职后,当年他所提出,目前在这家企业正一项一项的被实施。这位朋友觉得特别讽刺,也特别想流眼泪。即为他当年的心血,也为如今辗转的认可。
读书小结。
人需要展示的自己才华,这样,才会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才华。
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管理要解决的“专业”,首先是人的“专业”。采购的“专业”在于共赢,采购共赢莫过于帮助供应商提升能力。而领导,面对下属的创意和想法,请不要等待被说服,因为,下属没有你这样的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