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遭遇强降雨天气,郑州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在这场暴雨灾害中,市区中大量积水,很多市民不得不趟过齐腰深的水,手挽手过马路,还有人推着电动自行车在水中艰难地前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我们在想方设法转移到安全地带避灾时,也千万不能忽视那些潜在的危险,比如地面塌陷。
暴雨是塌陷的直接诱因
7月20日下午,郑州市陇海路嵩山路交叉口西南角的人行道上,出现一个两三米深的塌陷大坑,结果导致数名路过的市民跌落其中。幸亏后来有人及时找来绳子、砖石、遮阳伞、棍子等在深坑两侧的人行道上拦出警戒线,才避免了其他人重蹈覆辙。
7月20日,郑州市区路面上出现的塌陷坑
(图片来源:新浪网)
像这样的塌陷坑还有不少,它伴随着暴雨灾害出现,而且往往是突然出现,隐藏在地面积水之下,不宜被察觉,具有很大危险性。
地面塌陷是我国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按其成因来分,主要包括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引起的地面塌陷等。其中,因地下空间的开发引起的地面塌陷主要包括地铁施工、人防工程塌陷、地下水管破裂、人工开挖后回填不实等多种类型。美国一位名叫考夫曼的地质学家总结说:“这一切都归结为同一件事情:水搬运了沉积物。”这意味着,任何改变水的流动的行为都能造成地面塌陷或者加速塌陷坑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地面塌陷坑为圆形,口小肚大
(摄影:马志飞)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危地马拉曾经出现的两个巨大塌陷坑。年2月23日,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直径70米、深度为米。一对兄妹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二十多间房屋下陷。时隔几年之后,在同样的城市,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再次出现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超过米的深坑,位于街道路口的一幢3层完整建筑坠入坑中。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土地是由松散的火山灰组成,十分容易被侵蚀,在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影响下,危地马拉城的下水道和排水管泄漏结果致使火山灰沉积层里形成了巨大空洞,最终塌陷成巨大深坑。
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内出现的巨大塌陷坑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