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翡翠原石这风险堪比股市投资,大家都是蒙着眼睛过河,谁实力强点脸上的纱布就薄一些,不过我相信再怎么厉害你也玩不过人土生土长的老缅们。在他们祖辈“耕耘”的土地上即使有漏也只放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不是谁都能过来分一杯羹的,今天就讲讲原石里的门道。
1.蒙太奇:缅甸人其实和他们的长相成反比,看似愚钝其实十分精明。经年累月的采矿倒料的经历给他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块料子刚从矿区拿下来他们就知道料子的好坏。通常一块大料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伴随着出货就必然有很大一部分废料,老缅们为了让料子更“好看”便在好皮壳部位刷洗打磨,让料子呈现出更好的状态。不好的地方则不动甚至抹黑,很多料子的皮壳如果不经过洗刷的话打光根本看不出杂裂,一旦刷洗则细裂完全表现出来,料子价格立马下降,所以遇到那些一面光滑另外一面粗糙的料子一定要小心了。
2.公斤料占九成:在缅甸矿区翡翠的开采量很高,但是真正能用上的其实只有10%,近九成料子都是废品。这些废料通常被叫做公斤料,但是随着这几年翡翠市场被炒得火热,那些公斤料如今也被人捡回来欺骗小白。乍一看种水飘花带彩什么都有,其实杂裂质地疏散,根本没有一块能成材的。以前拿去扔的料子现在用来蒙小白一块几百甚至几千块,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3.胶布料:胶布料其实就是公斤料的一种,那些开了窗的卖高价蒙小白,至于那些从皮壳上就能看出无种又无水的料子则周身缠上*色胶布来玩“博彩”。这种料子在矿区几十块钱一公斤,被人包裹起来弄去所谓的“直播间”则一个料子拍卖价小三位起步,加上商人的妙语连珠卖到四位数也不算是难事。等你切开之后脸上除了懊恼不会有任何多余的表情,丢鱼缸里都掉档次,拿去退?不好意思,玩不起别玩啊!
4.麻子坑:许多开明窗的料子表面经常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坑”,当然这些坑都是人为点上去的,而成片出现的唯一目的就是“坑”你。但凡开明窗的料子第一眼看上去种水十分好,但是许多人会纳闷为何要点这么多的“麻子”。其实只要你细心一点,仔细去看这些点“麻点”的地方就会发现其实里面不是脏点就是棉裂,都是一些设立的障眼法。很多人对这种高度开窗的料子都没有抵抗力,尤其价格还十分“公道”,带回家必然血本无归。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好料子没人愿意在上面大动干戈,毕竟掉下去的克重就是钱,越是品相差的料子,上面小动作越多。
5.满地“危”料:“危料”这个我写过,就是危地马拉的翡翠,存世量极高,各项检查与翡翠无异,出矿几乎都是“蓝水”,但是其颜色暗淡发闷,相对于真正的蓝水翡翠通透度差些,并且伴随着许多“棉点”。成品虽然大家都见过了,不过*石还是能迷惑一群人,毕竟包裹着一层石皮你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打灯就是一水的冰。几千块钱的料子加个零轻松往外放,老玩家能避免,小白贪便宜的难免上当。
其实翡翠无漏这是常态,许多障眼法只不过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捡漏的心态罢了,如果心态放平,用心去观察每一块细节的话,我想上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